中美換屆開新局 經濟排難看互動

美國總統大選前最後就業數據出籠,十月份非農業職位增十七萬一千個,大超預期,失業率仍升至百分之七點九。雖然九月份的失業率曾降至近四年低位,但仍遠高於衰退前的水平。儘管就業市場回暖緩慢,至少見到逐步地改善,有助消費信心回升,對經濟復甦至關重要。然而,這輪數據重要不在於給經濟很大啟示,而在於對總統大選的影響,數據靚則總統奧巴馬競逐連任可望得分,其實近期經濟及房屋市場的相關數據表現較好,幫了奧巴馬不小的忙。

雖然有迹象顯示,奧巴馬在總統大選中勝出機率,大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但彼此差距很近,未敢輕言誰能勝出,造成了不確定的形勢。從近期的「財政懸崖」,到遠期的經濟復甦,奧巴馬或羅姆尼當選,會有不同的進程和結果。這與同處於政府換屆的中國不同,中國誰來執掌國之重器已無懸念,只在乎領導班子揭開蓋子,睇清全部人選而已。

美中兩大經濟體處於一個轉折的時點,但各自聚焦的側重不同:美國引為關注的是財政問題,即具爭議的增稅減赤安排;中國被關注的是穩住經濟增長,進行重大結構調整。美國的爭議相對透明,兩黨彼此甚麼立場、如何糾結,外界知之甚詳。中國穩增長如何出招,結構調整是否具執行力,外界則如墮五里霧中。兩國經濟都有不確定,但讓市場看來,對中國經濟誤判的機會較大。

中國面對經濟的重大矛盾,一方面有何政策穩增長,儘管上季度經濟有見底迹象,但向升的步伐未知是否已邁穩;另一方面要將經濟增長轉為消費拉動,這一步在國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搭建完成前,並未能落實消費拉動的增長動力結構。此外,大國企壟斷無法觸動,政府的扶助民營經濟的政策意念有如空談。要觸動這些重大的利益結構,上一屆政府無績效可言,新一屆政府能做出績效仍有疑問。

這些基本的結構調整無法收效,中國經濟要回到均衡、協調、可持續,就難以指望。睇十八大不僅要睇短期的穩增長政策,更要睇結構調整的改革。全世界包括美國,何以關注中國的經濟增長及其動力結構,就是因為在歐美消費無復以往之下,希望中國形成新的亮點。當中美國就是寄望於中國的主要經濟體。

美國依靠推行出口倍增計劃,實現再工業化,為重整實體經濟打好基礎,解決其就業難題。與中國近期頻發的貿易摩擦,顯示兩國的經濟互補性縮減,競爭性在增強,美國要中國這樣、那樣隨其指揮棒起舞,就是要中國為其經濟作好配角。這種趨勢明白宣示,中國不能再走經濟舊路,丟掉與美國經濟互補共贏的幻想,要學會在激化競爭下的兩國相處之道。

中美兩國一旦完成換屆後,兩國各自的經濟起色受到關注,而兩國的經濟互動出現何種新模式亦受關注。作為兩個最重要的經濟體,新政府能否開好頭,始終對全球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