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辣招換時間 置業難未解決

港府兩大辣招突襲樓市,市況被一下打窒,由此評估辣招好使言之尚早。正如額外印花稅甫出,亦一度有良好反應,在供求基本條件未改下,樓價反而更加癲狂。當前兩辣招待市場參與者,對措施調適後,才能評估效果。總體看,既然政府自認是「非常時期非常措施」,顯見得還有些「心虛」,自恐偏離自由市場精神,其實措施着眼於打壓短期需求,正如有評論所指,是當局無能力增加供應,而逼出來的「非常措施」,只是希望為恢復供求平衡贏得時間。

房屋政策贏得時間恢復供求平衡,只是治樓市手段,根本目的是讓市民可以安居樂業,安居尤以讓市民置業為首,因為政府更加缺乏公共資源,去滿足市民安居需求。然而,兩大辣招觸及的只是贏得恢復供應的時間,並未能解決置業難,因為一方面樓價飆到很高水平且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供樓負擔已超收入五成。

真正解決市民置業難,只有兩個方向:一是市民能大幅提高收入,二是樓價降到適合的水平。目前這兩條仍難以實現,先看前者,經濟表現決定大幅提高收入不可能。本港外向型經濟備受國際環境影響,外圍普遍處於高債務、低增長的環境,冀經濟高增長形同幻想;本港又是偏單一型的經濟,過分倚重的地產金融,恰恰是當前最具風險的產業。海外跨國銀行現時大力裁員,正是本港經濟前景不看好的先兆,指望經濟向好大幅提升收入來解決置業難不切合實際。

再看後者,樓價降到適合水平亦機會未現。從客觀條件而言,未具備促使樓價大降的條件,一方面眾所周知的銀根寬鬆環境可能中長期化,熱錢氾濫及通脹預期,可以繼續承托高樓價;另一方面本港供應之憂尚未化解,儘管關乎供應量的開工量、落成量有望增加,但未足以達致供求平衡。更有不同的研究指出,本港土地匱乏,可解決的增量有限,甚至還可能出現斷層,顯示存在着「無米之炊」的困擾。實際上,政府拓地建屋阻力很大,解決土地短缺的能力並不看好。

同時,偏單一型的經濟模式,造成投資缺乏門路,使樓市的投資需求很大,尤其供求失衡而致租金升上高位,更為刺激投資需求增加,只要不是短炒圖利,較長線的投資,兩大辣招根本不放在眼內。換言之,目前樓市需求,由用家(包括上車及換樓)與投資需求合成,勢頭甚為洶湧難遏。

兩大辣招不是解決置業安居的鑰匙,且會造成諸多負面作用,最不樂觀的情況,可能因為兩大辣招,結合形勢帶來市場偏頗的判斷,造成業主惜售,進一步縮減二手供應,令樓價出現乾升更上一層樓。樓市的需求是實在的,不但樓價高造成置業難,租金亦因樓市被扭曲飆上高位,讓市民安居無從,解決置業難更顯得不容迴避,市民因經濟不佳而貧困化,或者樓價高企無法上車,最終一窩蜂求助於公屋等公共資源,政府同樣面臨無地可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