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獵物到手 港交所難攞彩

港交所戰勝了競爭對手洲際交易所,大熱姿態奪得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但收購後要面對兩大難題,如何帶領LME打進內地市場?以及如何令業績不佳的LME盈利三級跳,去取悅股東?

名氣響噹噹的LME也能收羅其中,港交所此舉似乎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形鞏固,讓香港人亦沾點榮耀,可是在港交所競購過程中,一直沒人為其打氣,抱得美人歸卻難贏喝采聲。港交所此次收購抱着不勝無歸的決心,更令人懷疑純粹出於商業考慮,因為對股東而言,絕不是一項明智的商業決定。

儘管港交所管理層將藍圖描繪得如何秀麗壯觀,要為未來的LME開拓一條獵下中國商品用家和資金的康莊大路,但風險因素卻被故意忽略。港交所要為LME動手術大事改革,勢必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甚至被視為政治干預;而港交所能否協助LME,拓展內地儲存庫網絡暫無保證,李小加矢言在三年後,可藉收購提升港交所每股盈利,顯得像賣花讚花香,所謂「長遠利益」很虛幻,但股東肯定重視現實多於遐想。

港交所預期日後需發新股償債,難免對每股盈利有所攤薄,債務將由「零」遽增,亦難保一直慷慨的派息政策不變,如果認真算算未來這筆帳,肯定令股東心有不甘,港交所近期股價低落,已是股東「用腳投票」之明證。

港交所本身是生金蛋的鵝,現又圈養隻生銅鉛金屬蛋的鵝,卻希望股東不介意。港交所如果並非上市公司,拿一百六十六億元收購一家百年老店,就如買一件稀世古董為自己炫耀,並不會引來太大非議,但港交所是須顧全股東利益的上市公司。港交所本身二十三倍往績市盈率,已屬全球最貴估值交易所,但LME在下月加收會員費四成後,收購價的市盈率仍然非常高,下次加價要待一五年,令其收購LME難有說服力。

要發展何須另闢蹊徑?港交所一直沒有正視自己的發展機遇,債券市場至今一片空白,開拓人民幣計價股票有心無力。拍賣場上有所謂「贏家的詛咒」,港交所新主席周松崗聲稱收購物有所值,價值未必以盈利為依歸,香港作為一道橋樑價值更高,LME會員期望可接通中國市場,中國則期望為人民幣國際化走出重要一步。但不惜這樣不惜那樣,股東的價值又何在呢?

在這宗收購公布後瑞銀分析員發表了一段短評:為何港交所要付出天價?該分析員猜測是管理層墮入了「時代周刊封面症候群」(即嘲諷想成為封面主角,所以不惜代價做一些大交易)。

天價收購通常是好勝的手筆,認為自己有過人的能耐,可將失敗企業改頭換臉,但又不覺間忽略,自己其實沒甚麼太多長處。事實上,「協同效應」只是漂亮的藉口,成功的購併交易僅是極少的例子,主要是企業文化異比同多。中國人有所謂「不熟不做」,港交所沒有經營商品期貨交易所的經驗,本地投資者更對商品市場相當陌生,港交所此次「走出去」實在是兵行險着。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