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各書己見:交投淡靜衍生工具成緩衝

連續數個月,港股的成交金額都反覆下跌,六月份每日平均成交額約為522億元,較五月跌21.5%,較四月則減少24.1%。踏入七月份,成交金額並沒有明顯改善,七月五日單日成交額更跌至約399億元。

成交減少與市場信心關係最大,自四月以來,市場波幅持續擴大,意味着以趨勢作投資的方式,在過去三個月可能沒有太多的利潤,因而投資者均減少投放的資金。不過,衍生工具市場的交投反而愈趨活躍,四至六月窩輪及牛熊證的總額佔大市成交比例分別為18.2%、23.2%及26.5%,可見衍生工具市場的實際交投沒有明顯減少,但成交比例則明顯上升。

輪場成交靠專業炒家

大市成交減少的理由大家可能比較清楚,那為甚麼窩輪及牛熊證的成交不跌反升,又或者下跌的速度遠沒有大市成交快呢?當中一個原因,是在窩輪及牛熊證市場中,存在一批比較專業的投資者,每日透過短期炒賣(絕不過夜甚至絕不過市)來獲利,這批投資者一般情況下不會減少交易,因而儘管大市成交有所變動,但窩輪及牛熊證市場的成交變化,卻會相對穩定。

另一個與大家有較切身關係的是投資者的取態。正如上述,由於市況波動情況愈演愈烈,不少人都難以捕捉短期的趨勢,但波幅市不代表沒有機會。不少人想到利用窩輪或牛熊證的槓桿作用,以較少量的資金(相對整個投資組合而言)投入市場,一方面自己能承受這樣的風險,另一方面在波幅市中獲利機會仍然存在,因為不論窩輪或牛熊證投資者,都可選擇看好(Call輪或牛證)或看淡(Put輪或熊證)的產品。

由於資金額相對減少了,窩輪及牛熊證某程度發揮了緩衝的作用,我們不用一下子完全離開戰場,但同樣地,也不用「暴露」太多的風險於戰場上。這種作用相信在以往發揮的機會不大,但隨着衍生工具市場的成熟,日後出現的情況應會愈來愈多。

香港認股證銷售部主管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產品部副總裁 黃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