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黑池交易增披露 利弊考慮須兼顧

黑池交易近數年在全球市場發展非常迅速,經營商看準了亞洲是個尚待開發的處女地,紛紛在區內主要市場爭相插旗、霸佔地盤。香港作為區內其中一個主要市場,又是中國的南大門,當然列入經營商狩獵的名單。

資料顯示,在港經營並提供港股交易服務的黑池共有十家,黑池交易佔大市總成交額僅百分之三左右,以美國市場的經驗看,黑池交易的成交比例可高達五分之一,反映其發展空間甚大。現時有意來港爭食的營運商已有八家,可以預見,在物以類聚的效應下,黑池大有可能成為港股市場未來躍升速度最快的交易平台。

金融海嘯爆發後,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管已是全球共識,金融機構「無王管」的蜜月期已一去不返,其中更以加強市場透明度,成為各國致力改善的焦點之一。為了加強對黑池交易的監管,港交所計劃要求黑池交易平台的營運商增加透明度,例如將大宗交易和黑池交易分開呈報,交易所亦會根據營運商提供的資料,向公眾分開披露有關資訊。

無可否認,將大宗交易和黑池交易的資料分開處理,有助增加市場透明度。但要留意的是,黑池交易其中一個主要賣點正是「黑」,若透明度不斷提高,黑池交易平台對用家的吸引力難免減低,至於將透明度提高至哪一個水平,才可做到既不妨礙這個市場的發展,又不會犧牲公眾投資者的利益,這不僅是本港監管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全球證券市場監管當局不能忽視的要素。

按照本港目前的制度,黑池交易的參與者,必須先取得「自動化交易服務」牌照,如買賣港股,更要是交易所參與者,所有經黑池進行的場外交易,均需每天向港交所申報,由中央結算處理,並要支付政府印花稅、證監會交易徵費,以及交易所交易費等一大堆費用,站在稅收和徵費收入的角度看,本港黑池交易與歐美市場比較,顯然並不太黑。

以往歐美監管當局對於對沖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現在大部分已由於疏於監管而自食其果,對於黑池交易這類透明度不高的交易平台,固然不應該再放任其發展,但亦要小心監管過度會扼殺其生存條件,令黑池交易活動由地上轉入地下,變得更難監管。

另外,更大的隱憂是各國為了爭取擴大本身的金融市場份額,採取差距甚大的監管尺度,予業界有可乘之機,利用不同制度和監管規則差異的空隙,游走其間,獲取最大利益和方便。監管黑池交易和其他監管範疇一樣,大前提是各國「不可自掃門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