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雙底衰退 漸行漸近

匯價是反映兩種貨幣的相對強弱,其中一隻貨幣貶值,即是另一隻貨幣升值,直接影響兩國之間的經濟平衡,為了不想蝕底,便會產生干預匯市的衝動。歐元匯價突然急升,自然惹來市場揣測,歐洲中央銀行及其他國家的央行,是否已經入市阻止歐元跌勢?各國央行聯手干預匯市並非沒有先例,問題是效力有多大、能夠維持多久?如果仍然無法扭轉歐元的命運,會帶來甚麼後果?

各國央行對上一次聯手干預歐元匯價,要追溯到二○○○年底,歐央行曾經幾次入市托價,其中一次更聯同美、日、英及加拿大央行一起行動,總算成功令歐元兌美元從八十二美仙的歷史低位反覆回升。當年歐元同樣陷入信心危機,面世不久特別容易受狙擊。其次是匯價同樣有被高估之嫌,未能反映經濟現實。不過,歐元當年只是生不逢時,與現在由主權債務引發的危機性質不同。

其他國家要幫上一把阻止歐元急跌,毫無疑問是出於自利。歐洲是美國與日本的重要出口市場,兩地大企業的海外收入,普遍有兩三成來自歐洲。歐元自去年底至今貶值近兩成,意味着輸往歐洲的貨品變相加價,而銷售所得兌換本國貨幣則縮水一大截。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的央行希望歐元匯價回復穩定是情理之中,干預的成本則肯定十分巨大。

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金額接近四萬億美元,當中約有三分之一涉及歐元,與投機炒家直接對賭並無勝算,只能選擇聲東擊西,例如出口術或利用合適時機四両撥千斤。甚麼時候才算時機成熟呢?就是當市場累積的淡倉達到空前水平時,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觸發連環冚倉,給投機炒家一個措手不及。不過,合適時機並非常有,而且一旦被炒家睇通底牌,便很難再製造驚嚇效果。

其實,各國如此關注歐元匯價波動,正正凸顯出本身的經濟何其脆弱。內部消費增長有限,很難帶動經濟強勁增長,惟有寄望出口,但能夠出賣的還是傳統貨品,競爭力不可能突然提升,只好盡量在匯價上佔便宜,歐洲、美國、日本及中國的想法相距不遠,難怪歐元區的財金官員私下承認貶值並非一無是處,而美、日及中國則如坐針氈。

從過往干預匯市的經驗可知,極其量只是令匯價有秩序地下跌,在經濟復原之前,歐元弱勢難改。換言之,其他貨幣將陷入被動升值的惡性循環,升值會令出口貨品變相加價削弱競爭力,進口貨品則變相減價產生通縮壓力,對經濟是雙重打擊。歐美在金融海嘯期間已傾盡全力救市,貨幣及財政政策近乎走到極限,恐怕現在只能眼白白地看着經濟沉淪,出現雙底衰退絕非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