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縱容樓市犯險 金管局有責任

特區政府常說樓市沒有泡沫,究竟是真是假,最好由數據說明白。金管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首季的樓價指數,豪宅價格已超越九七高峰,一般住宅距離九七亦不足兩成。同時,供樓負擔能力在過去一年顯著惡化,每月的按揭供款佔一般住宅的家庭收入升至四成七,豪宅更達收入的七成,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樓價急升的原因,可歸咎環球利息超低及熱錢湧入,但作為把關人的金管局,對於縱容樓市進入險境,負有最終責任。

歷來的資產泡沫都是由過度信貸造成,由大量廉價資金催生出來,幾年前的美國次按風暴如是,現在的歐洲債務危機亦如是,香港同樣沒有例外。根據金管局的數據,銀行的未償還按揭貸款截至今年三月共有六千五百多億元,按年上升一成二。如以三個月的變幅作比較,按揭貸款從去年中開始展現的升勢,更是十多年來最快速。

銀行作為商業機構,有生意無理由不做,但背後如沒有金管局默許,相信按揭減息戰不會一波接一波。很多監管機構向來有個通病,除了作為市場把關人之外,還會視促進行業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當中存在角色衝突,恐怕金管局亦有這毛病。難怪外界會揣測,是否因為金融海嘯令銀行失去很多投資生意,監管機構惟有在按揭競爭上網開一面。

財金官員昨天在立法會上說,利率不會長期處於目前的超低水平,警告如果按揭利率上升三厘,在還款期不變下,每月的供款額將增加三成,以此推算的供樓開支,肯定遠超一般家庭的負擔能力。不過,如果這些風險提示在半年前提出,或許還有用,現在對已經借錢的人根本於事無補。按揭年期一般長達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就算今年不加息,明年或後年也會加,還款陷阱是逃不掉的。那麼銀行在爭奪按揭生意時,如沒有向客戶清楚解釋風險,豈不是雷曼迷債翻版?

當然,如果樓價未來維持平穩,港人的收入逐年增長,就算將來真的加息,供樓開支照樣負擔得來,又有甚麼可怕呢?可惜現在環球經濟前景極不明朗,歐洲債務危機會否演變成另一次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可能性不容抹殺。亞洲經濟暫時看似欣欣向榮,但能否在歐美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環境下,實現經濟「自給自足」呢?恐怕只是另一個一廂情願的「經濟脫鈎論」而已!

金管局看來也不是無動於衷,例如已經收緊了豪宅的按揭成數,又為銀行提供按息參考,但這絕非甚麼先見之明,完全是由民怨逼出來的。從中可以發現,特區政府對於如何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全無警覺性可言,只懂急就章。財金官員一句量力而為說得輕鬆,言下之意是入市與否責任自負,對於只求有個蝸居的小市民,真是非常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