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外匯基金進取投資何必咁鬼鼠

金管局在剛公布的二○○九年年報內,披露外匯基金成立了一家全資附屬的投資控股公司,並提供二十八億元無抵押貸款,顯示投資策略變得更為進取。不過,如果不是有「高人指路」,相信外界不容易發覺這家投資公司的存在,更不用說由此推敲出外匯基金已進入「另類投資」的領域,如此處理投資策略的重要轉變,做得未免太過鬼鼠!

相對而言,內地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便高姿態得多。中投過去經常大鑼大鼓公布入股甚麼國際金融機構、認購私募基金上市新股,甚至直接參與基金投資。中投的很多投資在金融海嘯中損手,因而改變取向,不再獨沽一味搞金融,部分資金用於直接入股一些資源企業,成為上市公司主要股東,但依然相當高調。

或許有人會說外匯基金並非主權基金,主要功能是維持港元穩定,投資策略不宜太張揚,以免被狙擊。其實,有能力與外匯基金抗衡的必定是市場大鱷,一般小投資者哪有這種能耐。國際大鱷市場耳目眾多,要知道外匯基金的動向易如反掌,根本不用等金管局公布。不妨看看,英國《金融時報》早前便言之鑿鑿踢爆金管局的新策略,連那幾家私募基金收了錢也知道得一清二楚,沒有秘密可言!

由於這家投資控股公司只獲區區二十八億元資金,佔外匯基金總資產僅百分之零點一三,小試牛刀的味道濃厚。諷刺的是,當另類投資成為外匯基金的一個投資選擇時,這種策略的成效,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和挑戰。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據悉已深入討論是否繼續大規模採用這種策略參與另類投資,例如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因為這些基金的賺錢能力不見得特別強。

金融海嘯畢竟是百年一遇,短期成績不一定可作準,假以時日,另類投資策略捲土重來也說不定。可是如果連三十億元都不到,是不可能泊上知名基金的大碼頭,除非日後還有大生意,否則明星基金經理肯定不屑一顧。換言之,外匯基金加碼勢在必行,問題只是何時而已,那麼將來還會動用多少資金?有沒有上限?如何管理風險?毫無疑問需要有獨立機制交代。

以往被批評回報偏低時,財金官員總是搬出外匯基金有穩定港元的使命,投資不宜太進取。其實,外匯基金整盤帳已分清楚哪些用來支持港元,哪些可用於投資,哪些是歷年累積的盈餘,沒有理由那麼容易動搖港元的根基,而且清楚交代投資去向,可避免外界胡亂猜測,反而有利港元穩定。現在外匯基金的做法,顯然是又想回報高一點,又怕輸錢被人罵,否則何須鬼鬼鼠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