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遏抑樓價走回頭路 問題叢生流弊更多

中央早前頻頻出招,冀為樓市降溫,可惜事與願違,內地樓市愈遏愈盛,北京一日出現三幅地王,央企一擲千金,以天價投得地皮,樓價勢將水漲船高,與中央冀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分明是對着幹,亦令市場嘩然。鑑於勢色不對,迫使國土資源局隨即出招「補鑊」。

國土資源局是次推出的穩定樓市措施,大體上可分為兩招,首先是暫停熱點地區高價土地交易,其次是修改土地交易方式,為土地價格設立合理區間,令價高者得的情況成為絕響。不過,當局未有詳細解釋,如何可以用客觀準則批出地皮。坦白說,北京是次所謂的新措施,只是新瓶舊酒,令賣地制度開「倒車」,重走回頭路,因依賴欠透明度及缺少客觀準則的賣地形式,土地交易勢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所衍生的問題,恐怕較高地價更難解決。

內地於二○○二年才正式實施土地「招拍掛」(招標、拍賣、掛牌)制度,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賣地,好處是透明度較高,很大程度上減少「黑箱作業」,避免有人從中渾水摸魚,衍生出貪污腐敗問題。至於目前北京修改賣地方式,是否可以遏抑樓市過熱?從表面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不過背後付出的代價同樣不菲,而且不容易將其量化。

根據去年內地土地交易個案,採用招標方式只佔很少數,以「價高者得」原則的拍賣和掛牌方式,佔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八。而從二○○四年至今的六年間,平均房價每年上漲約一成,漲幅遠遠高於實行「招拍掛」制度以前每年上升百分之五的幅度。限制高價賣地後,可以預期土地成交價格的升幅將會即時放緩,至於能否冷卻熾熱的樓市,則要看內地居民對住房的需求,以及對樓市前景的預期會否改變。

但在改變賣地的遊戲規則後,由於缺乏客觀標準,及透明度不足,發展商往往可以透過關係獲得土地,即是間接鼓勵部分人士從中獲取利益,土地交易容易出現貪污腐敗,產生嚴重不公平現象,這些問題相信比遏抑樓市過熱更難控制,至於透明度極高的競價制度,雖然較能達到遏制腐敗的效果,可惜副作用是土地價格容易被推高,地方政府可以因勢利導,將這個較公平的賣地制度變為他們的搖錢樹。

歸根究柢,要解決內地樓價急升的問題,最關鍵的因素是大幅增加土地供應,這是最顯淺的供求定律,問題在於出售土地的權力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他們砸毀自己的聚寶盆,無疑是與虎謀皮,沒有足夠的經濟和政治誘因,不容易叫他們乖乖就範。坦白說,若果內地維持土地財政模式不變,地價上漲催生房價急升的趨勢,亦不會發生變化,亦難以解決房地產泡沫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