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港金融地位續入三甲

金融海嘯後世界權力重新洗牌,根據倫敦金融城的調查,「雙城」倫敦及紐約依然領導全球金融中心,並列第一位,香港及新加坡繼續分佔第三及第四位,不過與倫敦及紐約的差距已大為縮窄,然而上海及深圳排名則出現倒退,上海更跌出十大。

由於金融環境恢復穩定,調查的75個城市中,有71個評分錄得上升,只有四個城市評分下跌。

金融海嘯後分數拉近

倫敦為評分下降的城市之一,下跌15分,主因市場人士憂慮監管當局推出嚴厲措施,會令倫敦競爭力下降,限制金融機構的經營自由度。加上倫敦實施一次性花紅稅,幅度高達50%,稅務加重的陰影,或令個人從業員和企業離開倫敦,找尋稅務支出較低的地區。

倫敦金融城政策及資源委員會主席Stuart Fraser指,調查結果對倫敦決策者是個警號,除美國,競爭力日強的亞洲也值得注意。

渣打香港亞洲區經濟師黃國璋認為,一些一次性的措施只屬個別事件,但要注意未來會否有更多監管推出,金融業人士流動性高,過於嚴厲的措施或會令他們流向中東、亞洲等地。

Fraser又指出,倫敦及紐約兩個城市一向唇齒相依,相互合作,今次是有史以來兩者同時並列首名。不過,香港及新加坡的分數正急起直追倫敦、紐約,表現可稱為強勁及穩定。

深圳缺聯繫跌幅最大

除倫敦外,深圳評分下降25分,跌幅最大城市,主因深圳與其他金融中心聯繫性較低,未夠資格稱為環球金融中心,只屬於跨國金融中心。

上海排名亦跌一位至第十一位,但上海評分仍錄升幅,相對深圳,上海與環球有充足聯繫,不過在金融產品多元化及深度上,上海仍不足,因此不能成為行業領導者,排名由二十三位升至十五位的北京情況亦類似。

對於內地城市排名變化,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師及策略師羅家聰認為,參考性未必太大。他稱,內地城市擁有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條件,包括有實際的貿易及累積財富,但有條件不代表一定成功。羅家聰認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習慣,雖然歐美監管機構或會加強規管,但比起一些地區仍較寬鬆,例如設有外匯管制的中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