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均衡放貸無從落實 經濟發展難言穩定

內地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貨幣投放出現「前鬆後緊」情況,今年早已定下全年新增信貸額七萬五千億元人民幣的目標,並且希望第一季度信貸不應超出全年規模的三成,避免銀行大量發放信貸,給經濟體系造成龐大的流動性,促成資產泡沫。

然而,今年首兩個月新增貸款已接近首季目標。換言之,三月份內地新增信貸難免再次出現急煞車,令信貸市場持續出現每月及每季均有的「前鬆後緊」怪現象。

今年以來,雖然人民銀行已經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合共調升一個百分點,藉以抽緊市場的銀根,冀穩定信貸市場投放力度。不過,由於市場對貸款需求未有減弱,銀行為控制信貸投放額度,配合中央貸款量的目標,已接連出現每逢月中急煞車、部分銀行停貸的情況。這種情況,明顯未能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均衡放貸」準則,防止季度、月度間異常波動的要求。

坦白說,內地出現未可遏止的龐大信貸需求,主要來自地方政府不斷促進增長,亦衍生出一系列的骨牌效應。地方政府為增加財政收入,紓緩就業壓力,不斷竭力爭取項目,擴大投資規模,令投資呈不斷上升趨勢,促成信貸急劇膨脹,同時亦出現部分部門產能過剩。

在通貨膨脹和產能過剩並存的狀況下,中央政府不得不緊急煞車,要求關上財政和信貸兩個閘門。銀行為配合中央政策,當然需於每月中開始煞停信貸,避免信貸額度「出軌」,做法明顯與自由市場經濟有別之外,更是過猶不及,為內地經濟平穩發展額外添上不明朗因素。

事實上,內地銀行每月未能均衡放貸,則可以由目前內地的經濟處境說起。誠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前所說,內地是從傳統集中型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

內地經濟系統現時處於困局,例如銀行業在推動市場化,可惜金融監管制度並不健全及完善,銀行往往將所要承受的信貸風險拋諸腦後,導致中央不時需要開腔,為銀行貸款方針設限,顯示內地距離市場化經濟,仍有一段漫漫長路。

就事論事,內地銀行信貸每月緊急煞車,本質上只是配合中央政策的現象,除了可能構成資產價格大幅波動,部分有融資需要的項目出現發展步伐混亂外,更會阻礙經濟平穩發展。

若果要落實內地商業銀行放貸,切合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內地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盡快由政府主導型的投資決策體制,轉變為市場主導型機制,否則將難以避免出現銀行信貸隨時「大放大收」的不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