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巨額花紅惹火添怨 銀行慎發責無旁貸

銀行業派發巨額花紅的文化由來已久,在金融海嘯爆發後,且被定性為導致全球金融災難的罪魁禍首,歐美各國在改革金融監管體系時亦態度一致,高度關注金融機構管理高層薪酬及花紅過高的問題,反映以往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地位今非昔比。

英國早前通過徵收「一次過」的銀行花紅稅,令銀行業高層怨聲載道,不過剛獲派巨額花紅的滙控高層,決定將花紅捐出,贏得不少掌聲,這種選擇回饋社會的行為,有助化解公眾對銀行家累積的怨氣,值得各地金融家借鏡。

值得留意的是,英國銀行大班在領取巨額花紅所顯示的節制,與華爾街大行高層的貪婪嘴臉形成強烈對比。大家亦不難發現,與英國政府強硬的立場比較,華府在處理銀行派發巨額花紅問題上,反而顯得拖拖拉拉,不敢大膽提出改革和整頓。

華爾街大行去年向員工豪派逾二百億美元花紅,基於消息激起美國民眾對金融業的怒火,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聲稱,華府部署推出全新的金融機構徵費,估計可取得一千二百億美元,可惜有關方案一直只聞樓梯響,未見任何具體行動。

華府對美國銀行家的貪婪文化束手無策,亦惹怒美國股神巴菲特,他在「致股東函件」內猛烈批評,指那些有份闖禍的金融機構高層不僅未受到任何應得懲罰,反而繼續享受高薪厚祿。銀行業高層領取巨額花紅的問題,不僅是賞罰不對稱,更深層的癥結是金融機構高層為博取更多花紅,繼續大肆投資衍生產品的歪風絲毫未改。

事實擺在眼前,銀行業的薪酬出現結構性問題,急待解決。現時對於加強監管金融機構花紅及薪酬,大部分是要求機構增加透明度,這種說法表面上擲地有聲,可惜實際上難以執行。一方面是基於商業秘密,董事會獎勵行政人員的原因,有時確實難以高度透明,讓全體股東知道。另一方面基於商業戰之下,獎勵行政人員表面上有損股東利益,但實際上是為股東謀求利益的行為。

在權衡各種做法之下,最有效率的做法,應該是強化董事局的有效運作,由金融機構進行內部監察,公平地按照行政人員對公司的貢獻,制訂花紅及薪酬水平。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不會牴觸商業自由市場的機制,同時亦有效地挽留人才,令那些具備卓越才能的行政人員不會蟬過別枝。

至於如何運用機制,確保有企業良心的人才進身金融機構董事局,委任具代表性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發揮制衡作用,令董事局負起獎勵和監察的雙重職能,有待全球監管機構以及專家學者仔細研究。不過,我們擔心在研究成果落實之前,金融市場的貪婪作風已經為下一次金融海嘯埋下危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