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活化居屋事先張揚 無殼蝸牛望樓哀鳴

豪宅價格去年的升幅,令全港各界人士嘩然,影響所及,中小型樓宇價格亦蠢蠢欲動,低收入人士想置業,更是上車無望。為平息民怨,政府日前表示要「活化」居屋二手市場,協助小市民上車,大方向無疑正確,但在落實過程中,除了容易衍生新問題之外,更諷刺的是政策尚未提出具體細節,炒家已急不及待,揚言要捷足先登,趁大批購買力出籠之前,低價在市場先行掃貨,率先享受政府事先張揚的「活化」優惠。

無可否認,本港居屋二手市場已補地價的單位比例偏低,目前超過三十萬個居屋單位,只有六萬多個已補地價,即是二十五萬多個單位未補地價,二手市場確實存在不少,政府可以透過行政手段刺激轉活的空間,就如早前有消息指,措施可能包括簡化交易程序及分期補地價等,亦有市場人士建議,政府將擔保期延長十年,至三十五年或更長年期,令老牌居屋買家可向銀行申請承做較長年期的按揭。無論措施實質內容如何,政府在落實過程中,容易衍生新問題,例如措施如何確保受惠者是有需要上車的低收入人士,而非渾水摸魚的炒家?

至於政府事先張揚的活化居屋二手市場計劃,措施細則尚未有定案,市場已一片鬧哄哄,即時吸引炒家作出反應,表示趁措施未出台前大舉掃貨。事實上,本港居屋市場,低收入人士渴求上車的潛在購買力,實在非常龐大,以去年底政府推售居屋餘貨近一千四百伙為例,吸引近兩萬份白表(非公屋戶而收入低於某水平人士)申請,由於僧多粥少,全數單位僅需一個多月便售罄,當然令大部分申請人望門興嘆,逾萬申請人更無機會揀樓。一向以來,居屋貨尾向隅人士,上車的機會主要有兩個,一是等候政府再推出居屋貨尾;二是流入居屋二手市場。

事實上,本港居屋市場走勢與私人住宅市場無異,樓市炒風早已蔓延至居屋二手市場,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去年全年二手居屋買賣宗數及金額,都是繼九七年後的十二年新高。樓價表現方面,雖然居屋去年升幅普遍低於全港樓價的兩成七,不過亦已水漲船高。政府早前聲稱,居屋單位價格大部分低於二百萬元,且分布在全港不同的地區,不過據市場資料顯示,今年一月份二手居屋成交超過二百萬元金額的宗數,已經超過四成,短期來看,比例有機會升至五成或以上。

政府為遏止樓價上升,高調表示推出活化二手居屋措施,聲稱助小市民上車,但事實上就是「幫倒忙」,為二手居屋樓價升勢火上加油。現時的問題就是,炒家蓄勢搶攻居屋市場,勢令居屋樓價在措施推出前已被推高,事先張揚的活化措施,相信只是即時「活化」了炒家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