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勾地表裝腔作勢難穩定樓市

特區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揚言要增加土地供應,協助市民「上車」,並隨即在一日後公布新勾地表,擺出一副火速行動的姿態,可惜整份新勾地表只是裝腔作勢,既沒有增加土地供應的誠意,也沒有增加中小型住宅的決心。如果一心寄望有甚麼招數令市民較容易上車,還是不要心存幻想了,確保樓市平穩發展更是一句空話。

反映政府沒有誠意的證據,莫過於勾地表涉及的住宅供應量逐年遞減。新勾地表共有四十六幅住宅地,其中有十一幅屬新加入,表面上的確較去年為多,但涉及的可建住宅數目只有九千伙,較去年約一萬一千伙少近兩成,而去年又較前年減少近一成半,這不是逐年遞減又是甚麼?再者,這九千伙住宅,是假設所有地皮均成功勾出及賣出,以歷年勾地的成績來看,真是天方夜譚。

除了勾地表供應明增實減之外,土地類型亦沒有照顧上車盤的需要。在四十六幅住宅地皮之中,只有六幅屬於可供高密度發展的「甲類地皮」,除了一幅面積接近零點九公頃之外,其餘全屬蚊型地,個別地皮更是滾存又滾存的舊貨。至於有六幅地皮可透過新增的拍賣機制推出市場,不見得是針對中小型住宅,油街地皮是酒店及商住地,其他全屬位處豪宅地段的乙類及丙類中低密度住宅地。

每一年度的勾地表看似琳琅滿目,最終能勾出拍賣的卻少之又少。對於有地無人勾的原因,發展商與政府總是各說各話,姑勿論孰是孰非,供應長期不足路人皆見,可惜政府一直拒絕正視。長期沒有土地被勾出拍賣,發展商的對策是改變市場定位,實行「逢盤必豪」、主攻大單位,既保證有可觀利潤,亦不怕土地供應短缺,結果造成樓市畸形分層化,中小型住宅新供應買少見少。

樓市畸形分層化的後果,就是打斷傳統由下而上的置業階梯。置業如果是自用,原因不外乎是「上車」及「換樓」。換樓客細屋搬大屋,無論購入的是一手或二手樓,都能騰出原來的單位,成為上車客的重要盤源。不過,當樓價愈來愈高,新盤貴人一截,換樓成本大增,要不就是買不起,要不就是把成本轉嫁,加重基層的上車難度,導致階梯斷裂。

很明顯,增加土地供應是穩定樓市的不二法門,政府絕對有能力做到。不妨看看,去年底政府表態關注樓市失衡,短時間內便有三幅大型地皮被勾出,市建局及港鐵也配合推出項目招標,多宗大型補地價迅速談妥。其實,土地是否來自勾地表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整體需求便可以。如果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樓市出現斷層,便會埋下狂升暴跌的禍根;如果供應過多過濫,恐怕又會重蹈「八萬五」的覆轍,因此至少能滿足平均每年萬多伙的新盤吸納量,才說得上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