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復甦缺乏根基 反彈一瞬即逝

特區政府公布第三季本港經濟增長數據之後,證券商紛紛修訂今明兩年的預測。摩根士丹利估計本港經濟今年收縮百分之三點一,較原來預期的跌幅為低;大和則預測全年經濟收縮百分之二點八,較之前的估計為差。兩者一升一降,只是向現實靠攏,並無驚喜可言,而且分析員不忘就經濟前景提出嚴厲警告。

摩根士丹利坦言修訂預測只是因應股市回升,對本港經濟前景看法不變,尤其是各國可能在明年「退市」,未知會對貨幣及地產市場帶來甚麼衝擊。大和則指出,本港第三季商品貿易逆差急劇擴大,貿易對經濟的貢獻率不升反跌,顯示「貿易條件」惡化,是經濟面臨的主要不利因素。

貿易條件是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比,條件惡化簡單而言,就是進口價格相對出口價格有更大升幅,在出口相同數量的貨品後,能換回來的進口貨品比以往為少,顯而易見的是貿易逆差擴大。本地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主要是把個人消費加上政府開支及固定資產投資,再扣減貿易逆差,因此逆差擴大明顯對經濟增長有負面影響。上季經濟按季只有百分之零點四的增長,遠低於第二季的百分之三點五,與此不無關係。

本港的貿易條件惡化,毫無疑問是在聯匯制度下受美元貶值拖累。外貿出口未復甦,弱勢美元則導致進口貨品變相加價,不但削弱港人的購買力,還帶來輸入型通脹。香港並非工業重鎮,主要是提供貿易相關服務,如果其他服務性行業能夠填補這空隙,經濟表現應不致太差。私人消費強勁反彈,的確成為帶動增長的火車頭。

不過,港人的消費意欲,很大程度受到投資市場氣氛左右,股市及樓市回升,消費信心便跟着回升,兩者的關係舉世皆然。消費能否長時間暢旺,便要看資產價格的升勢能維持多久,並非永久保證。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前夕,內地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批評美元持續貶值,催生了全球資產泡沫,對經濟復甦帶來巨大風險,雖說是向美國開炮,但亦正好指出本港經濟風險所在。

外貿這條香港經濟生命線未見起色,上季出口回軟,加上貿易條件惡化,經濟便無力再上。不要忘記,本港的就業人口中有超過一成半是從事貿易行業,這個環節不改善,經濟難言真正復甦。另一方面,美元持續貶值吸引大量熱錢湧入香港,刺激起投資與消費,似乎足夠抵銷外貿不振有餘,但這種短暫繁榮又能撐多久?當泡沫退潮便會打回原形。難怪經濟反彈一瞬即逝,上季的動力已見轉弱,明年再陷衰退並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