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遏抑熱錢流入 不違市場原則

金管局近期頻密在港美兩地買入美元、沽出港元,反映熱錢不停流入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已到達三千億港元水平的歷史新高。不過,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計及不斷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從市場吸收的游資,截至十月底資金流入港元體系的規模接近七千億港元。香港目前面對的超寬鬆資金環境是史無前例,既然是新問題,便要有新對策,繼續沿用舊方法應付,後果恐怕超乎想像。有分析員警告,如果甚麼都不做,香港在未來十年將面對嚴重通脹。

熱錢橫流,來源離不開銀行信貸擴張,今次的始作俑者並非一般商業銀行,而是全球主要中央銀行。香港的銀行體系結餘是在去年第四季開始攀升,短時間內從數十億港元升至接近二千億港元,與央行開始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救市,時間上非常脗合。其後,銀行體系結餘幾落幾上,亦與央行擴大救市有關。全球一日不退市,熱錢便有增無減,由於這是各地央行聯手炮製,規模必定空前。

香港不是第一次面對熱錢蜂擁流入,今次的情況與以往卻不同,以致既定的應變機制徹底失效。在聯匯制度中,港美息差本來是平衡資金流入的自動調節機制,但美國利率處於超低水平,港元又愈來愈被視作人民幣的替代品,結果喪失調節功能,這從港元匯率由去年第四季起,一直貼近兌換保證上限可見一斑。至於發行外匯基金票據抽資涉及利息成本,發行愈多,負擔愈重,亦非長遠之計。

金管局在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中承認,運用貨幣工具的空間有限,能做的只是加強審慎監管,大概就是要求銀行審慎放貸,以及提醒市民利率遲早回升,真是聊勝於無。在特區政府擺出一副無計可施的模樣時,國際上其實已經開始採取一些非常規手段來對付熱錢,「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上月宣布實施資本管制,向熱錢徵收百分之二的稅項。

資本管制向來被批評違反自由市場原則,今次卻沒有惹來非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開綠燈,表示原則上不反對新興市場透過資本管制限制熱錢湧入,坦言無理由相信「沒有任何管制才是最好」。理論上,任何一個市場都會歡迎資金流入,現在卻要築起堤壩,可見熱錢過多是有害無益,催生資產泡沫,擾亂金融秩序。由於巴西不願透過貨幣升值來減慢資金流入,結果便選擇資本管制。

當然,遏抑熱錢流入的方法有很多,徵稅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就是設定投資期限,又或實施負利率等,目的都是增加成本,讓熱錢知難而退。市場正注視其他國家或地區會否倣效巴西,香港亦應密切留意。特區政府已表明沒甚麼可以做,對熱錢來說真是求之不得。既然香港大開方便之門,熱錢繼續蜂擁而至是意料中事,爆發資產通脹和物價通脹潮,相信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