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監管人才不足 美金融改革欠東風

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經濟瀕臨懸崖邊緣。面對外界對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嚴厲批評,以及要求改革的強烈呼聲,奧巴馬政府今年六月公布名為《金融監管改革——新基礎:重建金融監管》的改革方案。五個月後,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多德日前亦拋出一份金融改革建議,力主建立單一銀行監管機構及成立消費金融保障局。美國金融改革似勢在必行,但聯儲局、財政部與各派之間的分歧愈見白熱化,金融改革的鴻圖大計,勢必障礙重重。

坦白說,美國監管重疊與監管真空並存,有需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改革。回顧一九九九年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令美國的金融監管形成「雙重多頭」的模式。美國多重監管體制的形成,植根於美國文化中崇尚自由、信奉分權與制衡理念;而就監管真空而言,像債務擔保證券、信用違約掉期等金融衍生產品,到底由哪個機構進行監管,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留下監管真空的弊病。

對美國金融監管而言,改革方案是權力鬥爭的代名詞。多德提議,將監管銀行的權力統一,由單一機構擁有,令聯儲局失去直接監管銀行的權力,多德亦建議將聯儲局保障金融產品消費者的職責,轉交予新成立的消費金融保障局。新設立的金融保障局將擁有廣泛權力,保障經濟不受金融風險拖累,而聯儲局主席將只是該局九人理事會中其中一人。事實上,美國金融改革牽涉到銀行、政策制訂者與監管機構的既有利益,來自各方的爭拗,勢將隨之而來。

美國在這次金融海嘯慘遭蹂躪,推行監管架構大改革,是否可以防止下一次危機來臨?大家必須了解去年發生的金融海嘯,其中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扮演了毀滅者的重要角色,可惜華爾街的高層貪婪如故,舊創未愈,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又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一方面是銀行均以追求利潤和高槓桿為目標;另方面是金融創新一直是美國的核心競爭力,保持這種核心競爭力,才可吸引到資本和人才流入。正因如此,是華爾街一直對創造高風險衍生產品,樂此不疲。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縱有金融監管架構的外殼,但去年金融海嘯發生前夕,監管機構人人如在夢中,更遑論為危機預先響起警號,顯示美國監管機構充斥庸碌之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相信與人才不足有關。那些具遠見及熟悉金融市場的精英,早已被誘人的薪酬及花紅吸引,投身各大私人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權高酬低,實難與之匹敵。可以說,人才不對等的問題不解決,這場金融監管的角力戰,誰勝誰敗,早已呼之欲出,即使美國最終成功推行金融架構改革,相信整體市場只可無奈地等待下一次金融海嘯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