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有投資無消費 自掘救市陷阱

內地今日會公布十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市場已一致認定經濟表現保持強勁,物價繼續按月回升、貨幣供應維持高速增長、工業增加值及固定資產投資有增無減。有分析員形容內地經濟處於V形反彈初期,前景一片大好。不過,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昨天卻在香港大潑冷水,認為內地財政刺激措施的效用逐步減退,經濟增長在明年再度放緩,預計明年下半年會有第二輪刺激經濟措施。

這位被稱為「中國老朋友」的投資銀行家,提出的觀點其實並不新鮮,不斷舊調重彈,真是「苦口婆心」,大概是愛之深、恨之切吧!羅奇最近推出他的新書《The Next Asia》時曾說過,對中國應付危機的策略感到失望,只墨守着過時的政策和經濟增長戰略,想當然地以為全球需求會回復至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他認為真正考驗在明年,屆時便會明白由美國消費者引領中國的外部需求,是不切實際的。

內地經濟在金融海嘯後強勁反彈,全靠大力放水刺激投資。中央在今年已投入數千億元人民幣,並且要求銀行史無前例地發放巨額貸款,頭十個月新增貸款超過八萬億元人民幣,用以支持數以萬計的新投資項目。今年首三季百分之七點七的經濟增長中,投資貢獻率達百分之九十五,因此,如果明年中央的撥款及新增貸款不及今年,經濟增長放緩是必然的,要繼續「保八」,的確有很大機會需要另一輪刺激投資的措施。

不過,就算再大力放水,經濟增長還是難以看好,因為靠投資帶動增長,根本是自掘陷阱,是一條絕路。此話何解?在任何一條產業鏈中,離不開生產與消費,前者是起點,後者是終點。在大量新投資推動下,生產大量增加,帶動增長立竿見影。可是,如果最終的消費需求沒有增加,新增產能無法消化,變成一盤爛帳,經濟增長便化灰。

內地官員自然明白「有投資、無消費」等於白做,也明白內地消費者不可能消化救市帶來的新增產能,只好沿用慣常策略,寄望出口復甦,把過剩的產能輸往海外,便可以維持經濟快速增長。內地近期頻頻反擊歐美的貿易保護措施,又擺出強硬姿態回應國際逼人民幣升值,在在顯示保護外貿出口的用心,這個如意算盤能否打響?看來絕不樂觀。

很明顯,依靠刺激投資帶動增長,很快走到盡頭,既然外部需求難寄望,惟有靠自己,如果再推出另一輪刺激經濟措施,不能再走舊路,應該集中火力擴大內部需求。內地很多專家學者早已指出,減少政府壟斷,鼓勵私人投資,加強社會保障,是刺激民間需求的不二法門。歐美不斷呼籲中國減少依賴出口,刺激內部消費,究竟是逼迫中國的藉口,抑或也是中國保增長的出路呢?一念之差,後果便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