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國基會大變身 中國乘勢坐大

中國銀行傳出人事變動,副行長朱民據悉已獲准調任人民銀行副行長。內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層,向來擁有相對應的部委官階,回歸政府部門並不出奇,今次卻非比尋常。市場傳出朱民將會被派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稱國基會)擔任要職,甚至競逐副總裁職位。在國基會即將大變身之際,中國率先打響「位置之戰」。

今次人事調動的底蘊是有迹可尋的。日本駐國基會代表透露,國基會已開始改革架構,包括削減預算和冗員,以及改變投票機制,提高新興市場國家的投票權,預計在二○一一年一月完成。屆時中國的投票權,將會從目前第六位躍升上第二位,取代日本的位置,影響力僅次於美國。因此,朱民調職顯然是為中國勢力坐大做部署,同時還兼顧自保與進攻的兩種戰略考慮。

過去近十年,國基會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被投閒置散,直到爆發金融海嘯之後,才再次受到國際重用。金融海嘯來得迅速,無論發達國或新興國皆措手不及。雖然各國在短時間內建構了G20峰會這個救市平台,但一時之間無法籌組能為各方接受的執行機構,國基會便順理成章擔當這個角色。難怪市場形容國基會才是「大贏家」。

中國怎會不明白背後的戰略意義呢?積極參與其中,不如說是以自保為先。在九月召開的G20匹茲堡峰會,國基會被賦予更巨大的任務,督促各成員國落實刺激經濟計劃,還會參與全球金融監管改革,以及設立金融危機預警機制。套用內地官場的用語,國基會將來可以對各國的財金政策「指手畫腳、說三道四」,自然不是中國樂見的,決策層有本身的代言人,利益才有保障。

在進攻方面,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在今年初已開了第一槍,提出以國基會的「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中國的確做了不少工作推動這構思,除了全力支持國基會增資之外,更率先認購首次發行的債券。不過,以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地位,阻力比改革投票權更大,如果真的成事,國基會便會成為真正的「全球央行」,中國要達成這目標,必須親自提槍上陣。

中國目前已有官員擔任亞洲開發銀行及世界銀行副行長,但論影響力及重要性,遠不及變身後的國基會。外界普遍認為朱民曾經留學美國,擁有博士學歷,又曾在世銀工作,有利與西方溝通。其實,更值得注意的應是人行副行長的副部長級別。在外交領域,中國派駐美、英、俄、日及聯合國的大使,均官拜副部長,可見中國視國基會是與大國周旋的另一重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