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提升金融競爭力 香港不由自主

金融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中的龍頭產業,保持金融競爭優勢自然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可惜,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就着提升金融競爭力的建議,令人愈看愈覺得香港不由自主,金融業這個經濟最後堡壘,像是建築在浮沙之上。

香港要提升金融競爭力,不外乎從兩方面入手,分別是「對內提升」與「對外延伸」,《施政報告》亦是在這兩大方向着墨。在對內提升方面,提出要強化香港的國際化市場,要成為內地推進資本帳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場,要作為內地企業在境外集資的首選市場。在對外延伸方面,則是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在金融及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這些建議無疑符合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能否成事,決定權並非操之在我。

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退休前的臨別贈言,希望內地多利用香港作為金融創新的試驗平台,可惜這並非內地的主流意見,踢爆了特區政府很多想法只是一廂情願。《施政報告》提到在利用內地的機遇時,其中一個原則是維護內地金融安全,這正是香港最無能為力之處。財金官員最近才說過,香港是開放市場,故難免波動,亦難以監控資金流動,金融安全不知從何說起?

既然維護金融安全的前提不存在,中央又怎會隨便找香港做試驗場,更遑論放任自流。特區政府希望得到更多人民幣業務,有更多內地企業來港集資,完全視乎內地願意給予多少,要從內部提升金融競爭力便十分被動。那麼,對外延伸又如何呢?加速與珠三角地區融合,盡量利用對方「先行先試」的政策便利,同樣處處受制於人。

特區政府寄望以珠三角作為金融業對外延伸的腹地,已經溢於言表,問題是這絕非香港能自行作主,最終會否變成任人擺布,只能對號入座呢?廣東省及深圳對於推展與香港的金融合作,規劃明顯較為充足,一副有備而來的態勢,反觀特區政府只是見步行步。就以《施政報告》特地闢出段落重點提及的「前海發展」為例,內地打算在深圳前海發展甚麼樣的服務業基地?香港從中得到甚麼益處?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難怪有意見認為前海這個所謂的「深圳中環」,說不定會取代「香港中環」,實在不無道理。

香港地方細,市場又是外國金融機構的天下,的確局限了發展空間,需要尋找突破點,開拓新市場。可是,特區政府能夠想到的,就是把籌碼全押注在本身不能控制的賭博之上,《施政報告》的建議,無異於交由內地部門替香港施政,金融競爭力未見提升,反而有被削弱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