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經濟發展欠成熟 規模超日不足喜

金融海嘯後,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的重要性日見顯著,將中國捧上半天的評論和報告接踵而來,近期較矚目的言論,包括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指出,人民幣十年內可在國際金融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半年一度的《世界經濟展望》,也將帶領亞洲走出經濟低谷的重任寄託在中國身上,估計中國這個第三大經濟體今年將增長百分之八點五,明年進一步升至百分之九。

至於身為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國基會估計其今年經濟增長收縮百分之五點四,明年回復正增長,但增幅僅百分之一點七。在此消彼長下,中日兩國的總體經濟規模差距將進一步收窄。報告指出,去年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約為四萬四千億美元,而日本同期的本地生產總值約為四萬九千億美元,根據國基會的預測,以及考慮匯率和價格變動因素,中國經濟規模最快在今年、最遲在明年肯定會超越日本。《紐約時報》更指出,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轉變,最快明年便會成事,比同類調查原來的預測結果提早五年出現。

中國與日本無論在國土面積及人口規模上均相差甚遠,而且經濟發展的成熟度差異亦大,本來不宜直接比較,況且單以經濟總體規模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往往失諸片面。中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任何數字乘以十三億,馬上變為天文數字,此所以中國在互聯網使用上,不消幾年工夫,網民數目就成為全球一哥。但換一個角度看,由於人口龐大,任何成就和建樹除以十三億,以人均計算,中國的窘態馬上表露無遺。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只看總體經濟規模在全球的排名,而是中國的人均生產總值究竟處於甚麼水平。

中國即將展開「十二.五」的規劃編制,要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仍需全力以赴。再者,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向是靠投資和出口推動經濟增長,與成熟經濟體靠服務業和內需市場支撐經濟增長的模式,大異其趣。過去十年,絕大部分時間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遠超經濟增長率,顯示投資與產值未能同步增長,經濟效益不斷下降。在這情況下,經濟發展速度愈快,問題惡化程度愈深,不可不察。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軟實力,如可持續發展、創新、品牌、資本市場等,需要改進的地方依然甚多,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甚大。中國即使短期內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仍未具備足夠條件躋身經濟強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