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ETF市場借勢崛起

自從雷曼迷債爆煲後,近日再有精明債券告急事件,證監會在監管上明顯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被基金及銀行界炮轟,緩慢的審批程序,勢損害本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基金界人士指基金經理主動式管理的基金今年推出數目大幅滑落,完全歸咎於監管機構審批新基金過程太嚴苛,令新推基金數目寥寥可數,窒礙本港的金融業發展。

上半年佔大市成交3%

精明債券瀕臨爆煲,再次觸發投資者對結構性產品戒心。相反,由於ETF主要追蹤指數表現作被動式管理,結構相對簡單及透明,所以審批過程較快,今年新推ETF數目顯著增多,半年內有11隻新ETF登場,相對前兩年分別只有8隻及7隻。目前本港上市ETF數目已增至35隻,今年首六個月佔大市成交亦升至約3%,多於○八年的2.8%。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大中華地區基金分銷主管謝汝康相信,ETF較易被審批,原因之一是ETF監管涉及證監會及金管局,監管角色除了證監會外,市場上有多「一對眼睛」看牢並分擔監管,以致產品更「安全」,可能是ETF容易獲得審批的原因之一。

基金界人士表示,以往基金公司會因應大圍市況,最快可於一至兩個月便推出一隻基金,配合市場上投資需求,然而自雷曼事件後,「入紙」長達七至八個月,仍未得到證監會認可,再推出之時已未能受惠大市升勢。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表示,證監會收緊政策,無疑拖慢本地衍生工具及基金業界發展,特別是零售市場,令其前進停滯不前,投資者亦將資源重投傳統產品如利息產品、股票及期貨等。

ELI提高門檻拒散戶

至於銀行證券掛鈎投資產品(ELI)或將在零售層面絕迹。消息透露,由於銀行今年的有關銷售文件及宣傳章程等仍未獲證監會審批,包括滙豐在內的大部分零售銀行之相關銷售資格已過期,故現在只能以私人配售形式發售,即入場費需達50萬元,抹殺了一般散戶入場投資的機會。證監會對有關查詢,表示沒有回應。

本港的金融機構,欲以發行人身份發售ELI,需向證監會就有關計劃作申請,證監會就有關銷售文件,批出為期一年的有效期,銀行可於期內發行相關產品,其中主要為股票掛鈎存款(ELD)。

以往銀行約在三個月前會就有關投資產品向證監會提出年度續期申請,並會很快獲批,惟於雷曼迷債風波後,證監會希望將有關銷售產品文件字眼標準劃一,由於發行人與監管機構目前未取得平衡點,故審批進度仍膠着。

從證監會網頁所見,目前向市場提供的ELD所餘無幾,有關認可資格最遲亦將相繼於九月到期,意味着低至2萬元有交易的ELD將絕迹於大眾市場。滙豐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證實,該行之前已就發行ELI向證監會遞交新一年的申請,故此期間該行不能向大眾提供ELI,有關產品目前只可售予專業投資者,入場費為50萬元。

銀行界人士指ELD在目前低息環境很受客戶歡迎,最近市況提供不錯的投資機會,目前的膠着情況對本港市場有負面影響。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