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新股熱潮再起 離不開炒供求

近日出現的一波新股熱潮,來得相當急速。回看六月初,當時有分析員形容市場對新股的興趣仍然不大,早前的一隻新股亦只能在招股價中下限範圍定價,認購氣氛未見熱烈。不過,只是短短十多天,整個形勢已然改觀,有證券行表示已預留過百億港元孖展資金,借給投資者認購新股,亦有大銀行高調宣布推出新股孖展,希望在久違了的新股大戰中分一杯羹。究竟這一波熱潮會持續多久,不妨先看看背後推波助瀾的因素,再決定以甚麼心態參與其中。

在技術層面而言,多隻新股密集登場是事出有因的,有點焗住上的味道。按照規定,上市文件必須刊載有關公司前六個月的財務報表,如果申請上市的公司是採用去年十二月底的財務報表,便要趕及六月底前準備好招股文件,否則,時限一過要重新審核帳目,等於從頭再做一次。因此,每年的六月及十二月,傳統上均是新股上市的密集期。當然,如果剛好遇上市場氣氛大旺,更加有利上市集資。

市場情緒配合亦十分重要。港股從三月起自低位強勁反彈,毫無疑問是一個資金市,這不是一般的資金市,而是大量資金湧入所致,從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在短時間內急增至二千多億港元可見一斑。近期資金流入的規模雖然不及之前強大,但積存下來的資金也不見得有大舉流走的迹象,只是大市經過早前一輪勁升之後,暫時欲升乏力,願意在高位再追入的投資者不多。相反,近期上市的新股,集資規模不算特別大,仍然有炒供求的空間,適合資金市的投資策略,在大市膠着之際,吸引投資者轉戰新股。

在經濟層面,亦不乏造就新股熱潮的因素。有專家形容,現時大家看到的「復甦綠芽」,是來自所謂的「政策性復甦」,即是由各地政府的救市政策推動而成。世界各地為了應對經濟衰退,紛紛大灑金錢擴張信貸及增加政府開支。實體經濟是否已經開始復甦,仍然有待確認,但投資市場及資產價格已率先起動,正是「政策性復甦」的特徵。因此,只要各地不急於撤回救市措施,投資市場的「復甦」勢頭仍會維持,新股可以繼續受惠。

事實上,新股熱潮並非香港獨有,在整個亞洲區,很多企業都蠢蠢欲動。例如,日本的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剛宣布,計劃發行新股集資超過七百億港元。昨天,有國際會計師行估計,今年本港新股上市的集資金額將達到一千四百多億港元,意味着下半年才是高峰期,熱潮有可能浪接浪地出現。

不過,主導新股認購反應的因素,嚴格來說與主導股市的因素相同,新股熱潮並非大市後向的指標,反而受大市氣氛影響,最終要看實體經濟表現。此外,投資者不能忽視新股熱潮還有一個自我調節的機制。如果新股上市後大升,定價便有偏低之嫌,上市公司吃了虧,招股價必會愈定愈高;如果上市後股價立刻潛水,招股價便有偏高之嫌,認購新股蒙受損失是投資者蝕底,是否繼續參與頓成疑問。理論上,兩者都是不正常現象,不可能持續太長時間,招股價總不能大幅偏離經濟基本因素,除非實體經濟全面復甦,又或熱錢繼續流入,否則熱潮將會慢慢淡化。因此,新股熱潮往後如何發展,短期看資金供求,長遠則看經濟需求。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