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退出說易行難 投機氣氛更熱

各國大力向市場注資阻止衰退,經濟下滑勢頭有喘穩迹象。雖然復甦仍然似有若無,但資產價格及石油等商品已偷步炒起,錄得巨大升幅,觸發新一輪通脹恐慌,終於引起發達國家財金官員的關注。在剛結束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上,首次提出討論救市資金的「退出策略」。從會議聲明的字裏行間可見,不同陣營對怎樣退出分歧很大,真是說易行難,反而個別國家自行其是的機會甚高。

在八國財長會議中,積極主張研究退出策略的是德國及法國,認為各國的寬鬆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了巨大流動性,助長投機,必須及早制訂策略,讓救市資金可以有序撤出,才能令經濟復甦持續。不過,美國及英國則堅持經濟及金融仍然存在「重大風險」,並把有關的說法臨時加入會議聲明中,反映美英在現階段並不熱中於搞甚麼退出策略。

兩大陣營對救市資金何時退出存在重大分歧,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德國及法國一直反對大灑金錢救市,既不贊成採用量化寬鬆這種非常規手段,也反對以龐大的赤字預算來谷經濟,堅持財政紀律。另一邊的美英,則反其道而行,除了由央行出手印銀紙買債券來壓低利率之外,政府大灑金錢亦令財赤急升。由於不斷發債集資,英國已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展望。

本來各國的情況不同,各有各做是無可避免的。可是在全球一體化之下,資金流動無遠弗屆,未有實行非常規手段的地方亦會受資金流動影響,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商品價格急升。以國際油價為例,目前雖然仍較海嘯前的歷史高位低五成,卻已經由谷底反彈超過一倍;工業金屬價格較高位雖低近五成,但同樣已從低位反彈近五成。不難看到,那些沒有印銀紙救市的國家一樣捱過了最壞時刻,卻成為美英銀彈政策的受害者,自然心有不甘。

雖然發達國家開始關注救市資金帶來的通脹後果,但採取一致行動的機會微乎其微,美英及日本均不認同有緊迫的退出需要,英國財相更說現在不是時候。不過,意見分歧不等於其他國家不會自己找方法應付。中國、俄羅斯、印度及巴西的領袖,在即將舉行的所謂「金磚四國」峰會,幾可肯定會討論美元地位,以及創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可行性,反映他們對通脹重臨及美元貶值的關注。

姑勿論市場對通脹的恐慌會否成真,復甦預期已成為資產價格炒起的理由,影響是全球性的,所有國家或地區都要為新的泡沫埋單。有一點值得注意,今次這個泡沫比金融海嘯前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政府出錢填補信貸空缺,市場充斥的資金不比危機前少,投資機會卻因經濟衰退而減少,炒作更集中於幾類資產之上。結果各地對資金何時退出分歧更大,對分擔救市後遺症更不滿,將難以採取一致行動,炒家便有機可乘,投機氣氛更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