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中美利益迥異 邀發人債難成功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近數十年來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而美元作為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亦牢不可破,即使歐元面世至今已逾十年,有足以和美國抗衡的經濟實力做後盾,美國近年嚴重惡化的雙赤問題也不斷削弱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仍然無法動搖美元近乎壟斷的儲備貨幣地位。

目前吊詭的是,各國一方面對美元愈來愈缺乏信心,但迫於形勢,卻要繼續購買美國國庫券等美元資產,大家啞忍着被美元騎劫的局面,敢怒不敢言,只有中俄等新興市場發出要另覓儲備貨幣的聲音。近期內地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漸多,顯示內地上下各方開始製造輿論攻勢,為人民幣進軍國際舞台鋪路。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近日建議華府及世界銀行等主權國家或跨國金融機構,可考慮在香港和上海發行人民幣債券,此舉一方面有利企業和機構在內地發展業務時,減低匯率波動的風險,也有助港滬兩地發展為更成熟的金融中心,一舉兩得。

無可否認,純粹從企業和商業的層面看,這項建議應可以達致雙贏局面,但事情並沒有這樣簡單,還涉及國家層面的考慮,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陣營,未必積極和應。美國是自由市場大本營,理論上政府無權干涉企業的商業運作,但在金融海嘯後,美國不少大型跨國企業的控制權已落入華府手中,令美國政府在這個課題上的議價能力大為提高,郭樹清以及中國政府拋出的試探氣球不易取得成功。即使海外企業為了本身利益的緣故,響應郭樹清的建議,相信也只是小規模發行人民幣債券,現階段成不了大氣候,也不會對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產生甚麼顯著作用。

須知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不僅是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重要象徵,對當前美國的財困也有重要意義。受惠美元無可替代的角色,聯儲局才可放膽開動印鈔機,應付金融海嘯的後遺症,將天文數字的債務貨幣化,由各國為美國的負債結帳。一旦人民幣的地位提升,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美國日後再遇上金融市場或經濟上的震盪,就不可再靠開動印鈔機應付,人民幣爭取成為儲備貨幣之得,就會成為美元之失,兩者很難和平共存。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全面國際化應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但與內地經濟發展一樣,由於開放貨幣系統涉及國家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必須循序漸進,不宜倉卒行事。與其呼籲美國及其他跨國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不如先由本身做起,鼓勵香港本地財團及紅籌公司作先遣部隊,分別在港滬兩地逐步建立具規模的人民幣債市,並以香港作為更靈活開放人民幣的試點,建立嚴謹的監管和安全措施後,再逐步向外開放,才是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