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病情牽動輿論,作為新加坡建國之父,讓一個窮國在二、三十年內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李光耀一手打造的威權體制會否隨着其時代結束而變化,不僅是新加坡也是東亞國家關注的問題。

中國和新加坡有很深關係,李光耀本人和中國幾代領導人都建立了密切友誼,所以內地輿論對其病情相當重視。對新加坡和李光耀,內地官方和民間形成兩種不同評價。簡單來說,官方的看法較正面,認為新加坡對中國的意義是積極的,內地一度還想拜新加坡為師,學習其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經驗。民間的看法則複雜得多,有好評但更多是惡評。箇中原因,就是把新加坡這個華人國家看做「自己人」,因此,當新加坡領導人拉攏域外國家圍堵中國時,內地民眾有「被出賣」的感覺,厭惡之情隨之而生。

儘管中星兩國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密切,但出於對內地發展不確定性的恐懼和歷史記憶,新加坡安全上依賴美國,允許美國建立軍事基地,李光耀也多次表示要引入美國制衡中國。李是傳統均勢和遏制戰略的擁躉,他認為中國未來的走勢充滿不確定性,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新加坡要有兩手準備,既搭中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的順風車;也要求東盟作為整體對付中國,並自告奮勇引入域外國家介入南海事務。這已成為新加坡的國策,始作俑者乃是李光耀。

表面友好 暗流湧動

例如,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新加坡希望印度在南海問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稱「印度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希望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參與能強化信心和促進相互理解」;並要求中國解釋其在南海的行動以及如何遵守二○○二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黃永宏這番話大概是針對中國在南海赤瓜礁的開發。對此,中國外長王毅曾表示,「中國在自己的島礁上開展必要的建設,不針對也不影響任何人。我們不會像有的國家那樣跑到別人家裏去搞『違章建築』,也不會接受在自家院裏施工的時候被人指手畫腳。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們就有權利做。」

新加坡本非南海聲索當事國,但它自認南海事關其利益,希望施展政治與軍事影響力參與南海問題的解決,然而畢竟國力不強,故希望美印日也介入南海事務,形成對中國的制衡和牽制。

從新加坡的立場看,它認為這樣做是正當的,中國應該理解,然而在中國民眾看來,星是在引狼入室,充當「反華急先鋒」。所以,中星之間在表面的友好下暗流湧動,難掩民間敵視之情,隨着李光耀時代結束,是否會影響到兩國關係發展,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