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正在展開歐洲之行,並會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還將在多個場合發表演講,闡述中歐合作新機遇,介紹中國經濟情況和深化改革開放的舉措。這是李克強年內第二次訪歐,由此可見中國對歐洲的重視。

爭取更多應得東西

歐盟經濟總量居全球之首,如果中歐貿易能獲得快速發展,必然對中國經濟起到重大推動作用。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困境,增速下滑,急需擴大出口貿易拉動經濟增長,因此中國重視歐洲的心情可以理解。歐洲方面更是如此,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經濟就陷入不可逆轉的衰退,多個歐洲國家政府一度陷入破產邊緣,握有大量外匯儲備且經濟仍有高速增長潛力的中國,成為歐洲國家眼中的大救星,獲得來自中國的訂單成為歐盟國家外交的重中之重。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高層頻頻訪歐,每次均受到隆重歡迎,中國高層成為最受歐盟歡迎的人,每次訪問皆給予最高禮遇,所到之處往往紅地氈鋪地,到處是鮮花,處處是掌聲,恭維之詞不絕於耳。中國也沒有令歐洲失望,連連簽訂訂單,給歐洲帶去大量真金白銀。可以說,歐洲國家能夠成功度過金融危機嚴冬,中國功不可沒。

但縱觀過去幾年的中歐關係,不能說中國沒有從中獲益,但和中國的付出相比,中國得到的東西與付出的代價遠遠不成比例。時下的中國已不是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以當下中國手中的牌,完全可以和歐洲討價還價,得到更多應該得到的東西。單就經貿來往而言,這幾年中國與歐盟國家簽訂了多項合作合同,中國購買了大量歐洲產品,中國市場對歐盟幾乎全部開放,但歐盟始終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頻頻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很多中國產品因而失去歐盟市場。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過去幾年間中國對歐盟給予的多,索要的少。國際事務的本質就是利益交換,我給你利益,你必須給我回報,國家之間沒有親情友誼可講。中國傳統的仁義之交並不適用於國家交往,尤其不適用於信奉實用主義的西方國家。歐盟有難時,中國無償伸出援助之手,未必能換來對方平等回報。中國遭遇困境之時,這些西方國家不僅從未出手救助,更多時候反而踩上一腳。這種情況過去已出現多次,今後也不可避免,中國當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