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然已是科技大國,但學術界腐敗也冠絕全球,連代表最高學術水平的工程院院士也捲入其中,實在匪夷所思。象牙塔裏無淨土,學術界幾人清白?

據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李寧涉嫌將承擔的一個轉基因項目的經費轉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資金達千萬元,七月初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

李寧曾是中國最年輕院士,是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軍人物,曾成功建立了中國動物克隆和生物反應器研製體系,主持國家科學技術部「九七三」計劃重大研究項目、「八六三」計劃生物領域重大研究項目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十八項,其領導的科研團隊多年來在大動物克隆、幹細胞和基因技術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績,曾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級二等獎三項、省部級一等獎三項。

但就是這樣一位聲名遠揚的科技領軍人物,居然涉嫌侵吞國有資產,實在讓人詫異。事實上,類似現象在內地比比皆是,早前中央巡視組披露,上海復旦大學的科研經費使用混亂,存在腐敗風險。科研經費淪為人人欲得的唐僧肉,在科教興國的旗號下,大量國家資金被騙走。

山寨抄襲 缺乏創新

二○一二年,中國科研經費投入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躋身世界前三名,但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卻在三十名以外。巨額科研經費用於發放工資、福利、建經濟適用房、購買汽車。譬如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授意學生以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等手段,將逾千萬元科研經費據為己有。該教授的貪污紀錄,不僅在學術界獨佔鰲頭,比起被調查的省部級高官也毫不遜色。

去年底爆發的廣東科技系統腐敗窩案更是觸目驚心,一些科技系統離任官員下海成立中介公司,專門負責牽線搭橋,拉攏貪腐。這些所謂的科技諮詢公司,表面上是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實際上是利用以往積累的人脈關係,幫助企業行賄科技官員,使企業在申報科研項目時順利中標。當企業獲得科技專項資金或政策扶持後,會按照兩成到五成的比例給科技中介支付諮詢費,科技中介再拿出部分反哺科技官員,建立利益同盟。

科技界本應是神聖淨土,卻在不知不覺間被腐敗蛀蟲侵蝕,藏污納垢。國家每年下撥的科研經費,淪為各路蛀蟲的盤中餐,生產了一大批無異於文字垃圾的粗製濫造的論文,養肥了一大批學術刊物的編輯,造就了一種虛假的「學術繁榮」和一大批徒有虛名的「教授」與「博導」,甚至一些沽名釣譽的「學霸」與「學閥」,造成社會財富與學術資源的極大浪費。難怪美國副總統拜登早前嘲笑中國科技只會山寨抄襲,缺乏創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