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在爆發武裝衝突三星期後,敵對雙方終於同意坐到談判桌上,不過,這次和談全因美國和東非多國施壓促成,和平前景並不樂觀。

上月中,南蘇丹首都朱巴軍營譁變,總統基爾指摘政敵馬查爾策動政變,但去年七月被撤去副總統之職的馬查爾,否認指使軍人反戈,反指基爾尋找藉口剷除異己。無論如何,馬查爾支持者隨後在多地揭竿而起,奪取北部多個石油重鎮,基爾在發兵討伐的同時,拘捕馬查爾多名政治盟友,危機迅速升級,全國三分二地區被捲入,半個多月之間,有逾千人喪生,二十多萬人流離失所,這個全球最年輕國家,瀕臨內戰邊緣。

二○一一年七月,南蘇丹在經過多年抗爭付出沉重代價後,擺脫蘇丹獨立,這個石油蘊藏量在撒哈拉地區僅次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的新生國家,憑着豐富石油資源,大有機會從廢墟中站起,邁向穩定繁榮,奈何掌權者似乎更熱衷爭權奪利,無論基爾、馬查爾或其他精英分子,都被指汲汲於私利,坐在總統寶座上的基爾,更被指進行專制統治,整肅政敵。

南蘇丹種族繁多,使局勢愈形複雜,基爾來自最大種族丁卡族,馬查爾屬於第二大族努埃爾族,連日衝突,出現種族清洗迹象,兩族互變屠殺對象,如果局勢持續惡化,上世紀九十年代盧旺達慘劇,大有可能重演。

目前政府軍和敵對陣營爭持不下,在北部產油區,政府軍奪取團結州首府本提烏,但另一個戰略重鎮瓊萊州首府博爾,卻是得而復失,又再落在反戈軍人手上。烽煙四起,苦了平民,單在博爾,已有七、八萬人為避戰亂離鄉別井。

基爾務把「罪犯」繩之以法,馬查爾則要「為民請命」,顯然雙方都無和談意欲,不過,美國警告中止援助,毗鄰南蘇丹的烏干達、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威脅出兵,南蘇丹兩個敵對陣營不得不展開和談,明顯這只是應付國際壓力的一個策略。雙方缺乏誠意,只擺姿態,談判注定難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