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首肯下,伊朗終與六國達成臨時協議,這意味着美國的中東政策出現重大調整,也標誌着美國的全球戰略收縮速度超乎外界想像。

對奧巴馬來說,今次協議是政治豪賭:若最終促成伊朗簽署不發展核武器的協議,美國或以色列就不需再威脅要對伊朗動武,華盛頓與德黑蘭改善關係,將成為奧巴馬任內最重大的外交成就;若不能,奧巴馬必須承擔協議失敗或伊朗暗中發展核武帶來的風險,並因為與「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打交道而受嚴厲批評。

為達成這個協議,奧巴馬不惜與中東兩大盟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反目,以國總理內塔尼亞胡甚至表態不再信任奧巴馬,將重新尋找新盟友;沙特則乾脆準備從巴基斯坦進口核武器,不再尋求美國的核保護。奧巴馬之所以如此得罪盟友,主要是為了加速從中東撤退,避免再度陷入另一個戰爭泥潭。

金融海嘯後,美國實力大受打擊,經濟已難以支撐華盛頓全球性的擴張,戰略收縮已成不可避免的趨勢。美國軍力從歐亞大陸、中東、拉美全方位撤退,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甚至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今次與伊朗講和是一例,而早前國務卿克里宣布在拉美終結門羅主義亦是一例,不排除美國下一步將與北韓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

奧巴馬的全球收縮是為了裁減軍費,集中精力、財力發展經濟,解決國內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目前,美國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衰退,斯諾登事件使美國從國際道義的高地跌下,其所宣揚的網絡自由與民主更成為巨大諷刺,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美國如果不能止血療傷,重新梳理脈絡,很可能永遠失去霸主地位。

美歐齊衰 中俄崛起

美國在中東、拉美戰略收縮,努力化敵為友,卻在亞太戰略出擊,將軍力重新部署到亞太地區,圍堵與打壓中國的力度不斷加大。某程度上,美國在其他地區的撤退,是為了在亞太更好地遏制中國。但美國對華遏制也不是赤膊上陣,而是放日本出籠,讓中日互鬥,同時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自己則在幕後操縱,並守住第二島鏈這個底線。

美國戰略收縮,歐盟走向衰弱,中俄聯手崛起,應是今後十年國際政治博弈趨勢,各地區的分化改組,都會與這些大國的力量對比轉變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