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引發各界的議論。當局強調設立這個機構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工作發展的必然,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加強中央集權,尤其是強化習近平的權力。

中共醞釀成立國安會已有很長時間,早在二○○○年左右,江澤民就有意成立這個機構,據說當時有幕僚建議江在中共十六大後不再擔任軍委主席一職,而是出任國安會主席,專注於外交事務,由胡錦濤梳理內政黨建。但這個方案在高層引發強烈反彈,最後以「疊床架屋,機構臃腫」而作罷。

集大權於一身挽狂瀾

今次中共將這個機構重新端出來,將強力部門、外交部門及港澳台事務共冶一爐,形成一個強大的權力中心,這個委員會將超越過去的中央外事領導小組、中央國家領導小組、中央港澳領導小組、中央對台領導小組、中央新疆工作領導小組,成為有史以來最具決斷力的機構。習近平利用這個平台,可以將目前掌握在其他政治局常委手中的權力統統收歸手中,成為毛、鄧之後又一個一言九鼎的核心。

一直以來,外界都以習李體制來稱呼中共第五代,如今看來,只有習,沒有李,李克強的權力只局限於財經、衞生及社會保障,而財經方面李也受到掣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是習近平的親信,習利用劉可以掌握財經政策的制訂;另外,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雖然不分管財經,但他的眾多親信盤據在多個金融核心崗位,照樣可以遙控。

加強習近平的權威,應該是黨內元老們的共識。當前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存亡之秋,中共執政地位在世界顏色革命大潮的衝擊下更是岌岌可危,中共內部再不團結,決策時互踢皮球,危機到來時亡黨亡國並非空話。正是因為共同的憂患意識,黨內形成共識,將大權集於習近平一身,期望他能夠力挽狂瀾。

現在的問題是,國安會成立後,誰來出任關鍵的秘書長一職,有人說是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有人說是三朝文膽王滬寧,有人說是國務委員楊潔篪,亦有人說是總參謀長房峰輝。這些揣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對外決策以往外交部一部獨大的局面將被打破,軍方與情治強力部門的發言權將會上升。國安會成立,勢必導致各部委的權力產生一些消長效應,不排除明年兩會期間有部長要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