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克里在今年二月上任後,把推動以巴和平進程列為首務,在他六訪中東、數晤以巴領袖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終於打破近三年僵局,在華盛頓恢復談判。不過,以巴互相猜忌,加上各自內部分歧重重,談來談去,可能就只得一個談字。

一九九三年,以巴達成歷史性奧斯陸和平協議,雙方三名領袖並且因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和平之路充滿荊棘,巴勒斯坦在五年內立國的計劃,用了整整二十年仍未實現,獲獎的拉賓和阿拉法特早已長埋黃土,也都死不瞑目,另一得獎人佩雷斯現時擔任以色列總統,亦難挽狂瀾。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四年半前上台之初,便誇下海口要解決「中東問題核心」的以巴危機,結果碰個焦頭爛額。二○一○年九月,以色列在西岸恢復興建猶太人定居點,令當時剛剛重啟的以巴談判宣告破裂。奧巴馬第二任期,華府再做冰人,新國務卿克里卯足全力,誓要解開以巴長達六十年「祖父級」死結。以巴派出代表,到華盛頓舉行初步會談,不枉克里費盡唇舌和多番奔波。

立場強硬的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相信就是在華府急欲玉成其事的壓力下,不得不妥協。曾在白宮記者會向奧巴馬上歷史課的內塔尼亞胡,顯然並不把這個「天真中年」放在眼內,但以色列在美國保護傘下,內塔尼亞胡必須顧及白宮主人的顏面,以色列還要仰仗美國對付伊朗,這個神權國家的核計劃,威脅到以色列的生存,相比之下,巴人的火箭炮,微不足道。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堅持以色列在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停止定居點興建、以巴未來邊界以一九六七年戰爭之前的界線作為談判基礎、以色列釋放服刑多年的巴囚,作為以巴重啟談判的先決條件。奧巴馬把和談破裂主要歸咎於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別無選擇,只能作出讓步,起碼也要做個樣子。

對阿巴斯三項條件,內塔尼亞胡當然不會照單全做,很明顯他守重捨輕,關乎以色列土地和邊界,絕不妥協,定居點不會停建,邊界線也不鬆口,只肯釋放巴囚,而且留有後着。以巴和談預計為期九個月,以色列就在這段時期,分四階段釋放一百零四名巴囚,如巴方退出談判,釋囚行動也即中止。這批囚犯,服刑最少二十年,年紀老大,曾在以色列以刀槍、炸彈、手榴彈襲擊人群,他們獲釋返巴,在大多數以色列人眼中,是「國家之恥」、「錐心之痛」,但實際上,對以色列還能有甚麼威脅?何況,以巴和談脆弱,隨時中斷,最終能有多少人真正獲釋?看來內塔尼亞胡要的只是對華府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