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址被強拆 玄奘英靈歸何處

內地當局唯利是圖,為了經濟發展而強拆歷史文化建築,已到了遇人殺人、遇佛殺佛的地步,不僅記錄民族災難的遺址要拆,有上千年歷史的唐代高僧玄奘墓地亦未能幸免,將「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演繹到了極致。

《西遊記》唐三藏原型的唐朝高僧玄奘,圓寂後靈骨安葬在西安興教寺,成為當地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和人文景觀。可惜,這位中西文化的傳播者去世一千多年,英靈仍然得不到安息,當地政府近日以「絲綢之路」申遺為由,決定拆遷興教寺三分之二的遺址,引起輿論嘩然。正如廟宇方面指出,如果將該寺歷史變遷過程中形成的合理配套建築剝離掉,只剩下孤零零一個塔,實際上是對塔寺一體的整體性和歷史發展真實性的蹂躪。

一邊破壞一邊建設,看似自相矛盾,說到底還是錢作怪。當地傳媒揭露,申遺拆遷鬧劇背後,是當地一間著名企業的商業運作,先在歷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然後招商引資,打造「興教寺佛教文化旅遊景區」項目牟利。

金錢掛帥 文化浩劫

內地近年掀起一股「申遺熱」,各地方政府巧立名目大興土木,拆舊建新,毀真造假。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不是為了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而是唯利是圖,申報前將「文化」炒得熱火朝天,申報後將文化拋棄一邊,申報前搶「牌子」,申報後要「票子」。在官老爺和發展商眼裏,所謂歷史文化遺產不過是搖錢樹,申遺既是商機,也是政績,一旦成功,領導升官,商家發財,各得其所,甚麼遺產保護、文化內涵延伸等,不過是幌子。

事實上,申遺項目早已淪為官商勾結的最佳藉口,以及中飽私囊的天賜良機。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曾批評內地「連個寺廟都是進一次扒一層皮」,認為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敬畏心」。有關批評一針見血,如今神州大地,甚麼都不缺,就是缺道德,缺文化,缺敬畏心,以致人欲橫流,烏煙瘴氣。

古寺固然難逃劫難,連紀念民族災難的石碑亦未能幸免。山東濟南有一處著名「萬人坑」遺址,這裏埋葬了成千上萬被日本侵略軍殺害的遇難者,最近被發展商看中,被圈為商業住宅用地,發展商還以「礙眼」為由,把「萬人坑」的紀念碑弄走。同胞亡魂無歸處,叫人情何以堪。

中國號稱有五千年文明史,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華文化已被破壞得七零八落,現在當局又以「發展」的名義拆寺毀廟,無異是一場新的文化大革命。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文化遺產紛紛消失,意味着一個民族的消亡。貪官奸商見錢眼開,為了賺錢而大肆破壞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愧對列祖列宗,更是民族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