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曇花一現 歌功頌德不變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連續播出桂林四兄弟駕車尋母的真人真事,引起舉國熱議,觀眾除了被四兄弟至孝至誠感動,還為《新聞聯播》破天荒報道民生新聞而嘖嘖稱奇。網民激讚《新聞聯播》「改良」了,甚至認定是新聞改革的開端。其實,對央視一反常態的親民行動寄予過高期望,恐怕是一廂情願。

廣西桂林文氏四兄弟患有腦退化症的母親兩個月前離家失蹤,四兄弟為了尋母,不惜放下工作,每天駕車分頭尋找,並在車身貼滿尋人啟事,日行千里,風雨不改。事件引起央視記者關注,作出追蹤採訪,連續兩日在《新聞聯播》播放。一石激起千重浪,不僅當地警方加入尋人行列,各地觀眾亦紛紛提供尋人線索和送上祝福,希望四兄弟早日與母親團聚。

更叫人感興趣的是,《新聞聯播》由以往的高高在上,走下雲端,報道尋常百姓小故事,實在令人有刮目相看之感。眾所周知,《新聞聯播》是黨和領導人喉舌,宗旨是「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新聞的先後次序不是以重要性來排列,而是按官位高低而定,主要播放各級領導人的外交、訪問、會議及視察活動,形同領導人起居錄,內容枯燥呆板,數十年如一日,早就令觀眾生厭。

脫離現實 脫離群眾

內地流行一個段子:「領導人很忙,中國很好,外國很亂。」諷刺《新聞聯播》內容千篇一律,空洞乏味,脫離現實,脫離群眾。不食人間煙火的《新聞聯播》突然放下身段,深入民間,當然惹人聯想。有時事評論員認為今次改革「從小切入」,是「讓節目回歸到新聞本源」云云;網民則讚賞節目內容改良了、進步了,並視之為新聞改革的第一步。

當局並非不知道官方喉舌不受歡迎,早前曾明令新聞採訪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新聞聯播》今次小試牛刀,正是配合當局的改革路線。但萬變不離其宗,目的都是歌功頌德,只是改良了手法而已,以今次的尋親故事而言,當地警方由不理不睬到全力協助,央視接連兩日跟蹤報道,就是「體現」政府如何「親民如子」。

事實上,中共打江山靠的是「兩桿子」,一曰槍桿子,一曰筆桿子,筆桿子就是官方傳媒,不可能放鬆對筆桿子的牢牢操控。從整頓被指離經叛道的南方報系,到打壓揭發真相的維權人士,凡是觸及政府腐敗真相、危害「社會穩定」的訊息,統統要屏蔽消音,良心傳媒要反映真正的民心民生,往往只能冒着極大風險打「擦邊球」。

如果有一天,官方傳媒放棄官本位,永遠將民生小事當成國家大事來報道,那才是真正的新聞改革,真正值得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