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府壽終正寢 緬甸誰是話事人

緬甸總統吳登盛宣誓就職,從統治國家近半世紀的軍政府手上,正式接掌政權。名義上,緬甸進入民選政府時代,然而,前軍政府領袖丹瑞影響力無遠弗屆,他似乎才是真正話事人。

緬甸去年十一月舉行二十年來首次選舉,吳登盛領導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大勝,國會四百九十三個透過選舉產生的議席,該黨贏了三百八十八個。今年二月,吳登盛獲選總統,前日履新。以丹瑞為首的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正式解散,標誌着緬甸軍人統治時代終於結束。

丹瑞表面毫不戀棧,不但把權力移交民選政府,也宣布退休,卸任國防軍總司令,交棒原任總參謀長的敏昂蘭。實際上,丹瑞布局巧妙,穩當太上皇,這點從行政、司法、立法和軍隊的人事脈絡可見。

現年六十五歲的吳登盛,一直是丹瑞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去年四月,他為了參選而退休,成立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一般認為他受命行事,只不過執行丹瑞的命令。按照憲法,吳登盛是緬甸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可說大權在握,但相信有丹瑞的一日,他可能每件大事都要「諮詢」舊上司。內閣三十名成員,都由丹瑞委任,他們大多是現役將軍或退休將軍,要聽誰的,似乎也很明顯。

軍隊新一代統帥敏昂蘭,只有五十多歲,亦是丹瑞親信。軍方在國會擁有四分一議席,加上親軍方政黨包括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等,總共在國會擁有八成四議席,可說操縱生殺大權,隨時能夠透過引入法令,合法「推翻」政府。

緬甸的新政府,無論總統、副總統、國會議長、內閣部長和地區首長,全是舊面孔,都是丹瑞自己人,難怪國際充滿疑慮。華府指出,雖然緬甸軍政府解散,但壓迫性政治環境未變,美國非常關注,要求新政府釋放政治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亦籲促緬甸真正實現政權移交,弦外之音,就是不信任新政府。

無論如何,緬甸總算向前邁出一步,帶來一點變革契機。吳登盛促請一些戴有色眼鏡的國家,看清緬甸的社會經濟發展及其正面變化,並邀這些國家和緬甸新政府合作,可見希望結束國際孤立。丹瑞已屆七十七歲高齡,總有淡出甚至消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