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有利美國華人參政因素增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打破了由白人壟斷的慣例。這個突破,也會直接鼓勵其他非白人的美國人參政,而華人在美國參政正處於一個上升軌道中,在未來的日子,應該會有再進一步的發展。

之前本欄曾大約回顧了華人在美國參政的情況。簡而言之,是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的人數比較多,通過參選而進入國會的政治人物比較少。奧巴馬政府一口氣委任了兩名華人——朱棣文和駱家輝擔任部長,而小布殊在二○○一年時,也曾委任過趙小蘭擔任勞工部長。其他可以列入聯邦政府的主要官員,近二十年大約有十七、八人,而且是處於上升的趨勢。但在國會方面,華人參政的紀錄比較遜色,歷來成功進入美國國會的只有三人,眾議院有兩人,參議院則只有鄺友良一人。

落地生根思想影響

這個現象,反映了華人有一定的參政能力,尤其是中國成為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後,美國總統會積極考慮其華人身份在發展與中國關係中的作用,只要有利用價值,美國華人將來入閣當部長、副部長的應該會愈來愈多。

但參選則完全是另一個遊戲,因為選民的考慮跟美國總統挑選閣員完全不同,選民會在眾多因素,包括政見立場、個人喜惡、種族因素、候選人跟選民溝通等眾多因素中決定。

美國華人參加國會競選的成績雖然一般,但有利因素正不斷增加。

第一,是華人在美國的身份認同已經改變,由過去的落葉歸根,到現在的落地生根。一九九八年,美籍華人陳本昌大力提倡「落地生根,就地參政」這個理念,對美國華人影響很大。當落地生根成為美國華人的核心思想和主流價值時,參加選舉的動力也會累積。

經濟能力佔有優勢

第二,是美國華人的人數和所佔人口比例正穩步上升。在一九九○年,華人大約有一百六十萬人,佔美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到了二○○七年,華人人口已經上升到三百五十萬,佔美國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而且在經濟能力方面也佔有優勢。根據最新數字,美國男性華人平均年收入為六萬八千美元,比美國全國男性平均年收入的五萬七千美元高出近兩成。而女性華人的平均收入,每年約五萬四千美元,比美國女性平均的四萬美元高出三成五。這些薪酬水平,可以反映華人在美國的教育水平和社會地位,也為華人參選打下良好基礎。

最後,在美國州議會選舉中,華人的人數有一定增長,先後有十四人當選,這些成績,也是華人將來更上層樓的基礎。

佔美國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華人未達具決定性的規模,但如果可以爭取其他亞洲裔選民成為核心票源,未來的選舉可望再有斬獲。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