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性醜聞愈滾愈大 梵蒂岡根基動搖

在耶穌受難節,天主教羅馬教區代理主教魯伊尼說:「這是教會的受難時刻。」一言難盡,也一言盡表梵蒂岡的處境。羅馬教廷陷入嚴峻危機中,根基動搖,神父孌童醜聞愈滾愈大,火頭直燒教宗本篤十六世,有示威叫他引咎辭職,這還是七百年來首次出現要求教宗下台的呼聲;也有美國律師申請傳召他出庭作證,梵蒂岡司法部長慌忙搬出「教宗是一國元首,享有外交豁免權」來做擋箭牌。高高在上牧領十一億信徒的羅馬教廷,狼狽到這個地步。

天主教神父性侵案愈揭愈多,幾乎日日都有新發現,從歐洲的愛爾蘭、德國、奧地利、瑞士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巴西等,範圍愈擴愈廣,一宗比一宗聳人聽聞。教會被指奉行「沉默」傳統文化,千方百計遮掩醜事敗行,死死維護名聲,威信岌岌可危。

在這場大風暴中,本篤十六世可說身處風眼,在一九八一年至二○○五年即位教宗前,身為拉辛格樞機主教的他,擔任教廷信理部部長,負責教會紀律,無論是愛爾蘭還是美國神父侵童事件,他都被指知悉內情。愛爾蘭性侵案,四名主教引咎請辭,他只准一人辭職;美國威斯康辛州神父墨菲在學校性侵逾二百聾童,是他接納墨菲求情,網開一面,未把墨菲交由當地司法機關處置,使罪犯逃過法網,得享天年,可憐公義埋沒,受害者幾十年後憶說往事仍驚懼顫慄。從這兩例子可見當年的信理部部長似乎一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教會名聲為重,他甚至被指在○一年向全球大主教下達命令,就是上報教廷的神父不正當行為案須對外界三緘其口。

性醜聞鬧翻天,教宗口說把事件看作對整個教會及他自己的考驗,但外界看到的,卻是梵蒂岡像刺蝟般,豎起全身毛刺自衞。教廷指摘傳媒惡意中傷,點名批評美國《紐約時報》有關墨菲事件的報道,觀點不平衡,大有與傳媒一戰之勢。有分析認為,教廷視傳媒為敵人,並不明智,反而應視之為諍友,傳媒的壓力,正好是推動教會改革的力量之一。

一連串性醜聞,已動搖不少教徒對天主教會的信心,有報道指有信眾拒絕向神父告解,因為誰看來都有「犯罪」嫌疑。不過,更多人態度包容,認為神父亦是凡人,難免犯錯,教會應該進行改革,檢討制度規條,例如禁慾是否適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