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伊拉克選後混戰 險勝陣營組閣難

伊拉克今月初舉行的大選,寄託着伊人泯滅舊仇建立新生的希望,然而選舉卻挑起更大紛爭,加深教派鴻溝。官方選舉結果在一拖再拖後終於出爐,一如所料,沒有任何陣營取得獨自籌組新政府所需席位,組閣優先權落在前總理阿拉維身上,他帶領的「伊拉克名單」險勝,比現任總理馬利基領銜的「法治國家聯盟」多奪兩席,但馬利基拒絕承認選舉結果,要求重新點票,顯示兩大陣營合作機會微乎其微。伊拉克新政府注定難產,未來政治走向變幻莫測。

「伊拉克名單」雖在國會三百二十五席中贏取九十一席,但比起組閣所需的法定一百六十三席仍差得遠,必須尋求其他派別合作。阿拉維已為籌組新政府展開談判,他說大門向所有派別打開,但會獲得多少回應呢?最大機會合作的是取得四十三席的「庫爾德聯盟」和一些小派別。以激進什葉派薩德爾派為主、贏得七十一席的「伊拉克全國聯盟」,幾乎可以排除在外,取得八十九席的「法治國家聯盟」相信也不會賣帳。

「伊拉克名單」和「法治國家聯盟」,可謂壁壘分明。標榜世俗化的「伊拉克名單」,主打人物除什葉派阿拉維外,還有遜尼派領袖的現任副總統哈希米,該陣營在北部和西部遜尼派人口集中的五個省份勝出。遜尼派在○五年杯葛大選,結果遭邊緣化,在政治上連一點點話語權也沒有,今次雖致力參選,但由於缺乏強勢領袖,只能投票給「伊拉克名單」,寄望阿拉維能為他們爭取利益。也打出跨教派旗號的「法治國家聯盟」,雖拉攏了化解○六至○七年教派衝突功不可沒的遜尼派領袖艾哈邁迪加入,可是這幾年馬利基政府打壓前阿拉伯復興黨成員,在選前還禁止逾五百名與復興黨有關連的人參選,引起遜尼派抗議,選舉結果顯示,「法治國家聯盟」在遜尼派地區失利,其支持來自人口最多的巴格達,以及首都以南六個什葉派省份。兩個陣營在競選以至點票期間一直針鋒相對,幾乎沒有甚麼合作空間。

投阿拉維一票的選民,寄望他當一個強勢領袖,帶領伊拉克衝破教派藩籬,邁向社會穩定,然而阿拉維要登上總理寶座,必須在三十日內成功籌組新政府,否則就要拱手讓出組閣權。有分析認為,馬利基及其盟友或會採取拖延策略,坐等阿拉維無功而退。

若由馬利基組閣,則反過來「伊拉克名單」很大機會被摒諸門外,如果在大選中贏得最多議席陣營,竟在新政府中毫無位置,這荒謬現象,勢必激怒其支持者也即遜尼派大多數選民,三、四年前的血腥教派衝突,前車可鑑,遜尼派在政治上無從置喙,轉而訴諸武力。在距離大選結果宣布不足一小時前,迪亞拉省連環爆炸死傷慘重,這無疑敲起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