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三公帳目不清 官員揮霍不止

政府必須做到財政透明,老百姓有權知道自己納的稅是怎樣花掉的,這已成為內地民眾的共識。如何透過完善的財政預算和監管制度遏制「三公(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公費旅遊)」支出,更是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代表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前天表示,由於「基礎工作不到位」,目前政府難以公開「三公」支出的具體清單。他還以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的廣州市委辦公廳公開「支出預算總表」為例,公開的只有「行政運行、專項服務、專項業務、事業運行」等幾項。預算總額近億元,但在有限的資訊裏,完全看不出「三公」消費在預算總額及各分項中所佔的比例。

高強甚至直言,「今年即便公開了,也達不到大家要求的那麼細。」他解釋說,目前財政預算並無針對「三公」支出的專項,譬如購買公車被列入「購置費支出」,該項目範圍甚廣,連購買桌椅板櫈、電腦、紙張都包括在內,無法反映公車消費的實際情況。

按照高強的說法,預算資金是公共資金,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民眾有權知道政府籌集的資金用於哪些方面,預算公開是應有之義。然而,各級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卻令百姓大失所望,毫無節制的公款揮霍,更令百姓深惡痛絕。

據內地學者估算,中國每年的「三公」支出已增至接近一萬億元。按全國年財政收入三萬億元計算,公款消費竟相當於國家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數字令人咋舌。

權力失控 民怨加深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九七八年至二○○三年的二十五年間,內地行政管理費用增長了八十七倍。各級政府的行政成本不但遠高於歐美發達國家,甚至比世界平均水準高出百分之二十五。儘管內地已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但財政數字卻是機密。在部門利益化、財政密室化、權力私有化大環境下,法律對公款開支的監督形同虛設,對「三公」毫無制約作用。

無論帳目多不合理,在行政權力的操弄下,都能輕易變得合情合理。權力失控導致「三公」失控,造成民怨不斷加深,公款揮霍屢禁不止,已經對和諧社會構成重大威脅。

保障知情權是行使監督權的前提。政府財政資訊尤其在行政支出方面不透明,監督便無從說起。「三公」消費愈演愈烈,百姓有目共睹,絕不會因為政府不公開便會隱形,政府愈遮掩,愈有「此地無銀」之嫌,民眾的疑慮和不滿便愈深。

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一年多,公民知情權和公民監督已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如果政府交給人大審議和討論的預算案仍是一筆不盡不實的「糊塗帳」,而人大又繼續充當「橡皮圖章」,「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只不過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