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歐盟喜迎新主席 整合路途仍艱巨

經過大約三小時的磋商,假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廿七國晚餐峰會,終就新設「歐盟主席」和「歐盟外長」人選達成共識,早已被視為大熱的比利時首相范龍佩成為歐盟首位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名不見經傳的英國歐盟貿易委員阿什頓則成為首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在歐洲新憲法《里斯本條約》生效前夕推舉出新領導,總算在長路漫漫的歐盟整合過程,邁出象徵意義十足的一步。

在峰會召開前夕,有關德法私下認定由比利時首相范龍佩出任「歐盟主席」的報道,令不少歐盟成員埋怨德法擅作主張,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內,連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的首相賴因弗爾特也沒有信心在晚宴期間得出結論,為討論可能持續至翌日早上和正午做好準備。不過,與會領袖花了數小時就達成共識,在一定程度上可歸功於賴因弗爾特為此進行的連串諮詢工作,而這亦同時反映,歐盟一眾成員對「歐盟主席」和「歐盟外長」應當扮演何種角色,見解逐步趨於一致。

本來「歐盟主席」是英國前首相貝理雅與范龍佩二人之爭,但英國方面在會議開始後突然宣布貝理雅退出競逐,而有關德法閉門造車的指控也未見進一步發酵,獲德法力挺的范龍佩再沒有對手。范龍佩處事較圓滑是他的優點之一,至於不少歐盟機構以布魯塞爾為基地的因素,也令身為比利時政府首腦的范龍佩享有「主場之利」。可以說,范龍佩脫穎而出,反映「歐盟主席」應集中協調內部事務的那一派觀點,獲大多數歐盟成員認同。

阿什頓當選「歐盟外長」的消息則令人頗為意外,英國官員在峰會開始後才到新聞中心通知記者她參選的消息。事後看來,阿什頓成為「歐盟外長」,既能滿足歐洲對男女平等的要求,也為力挺貝理雅出任「歐盟主席」的英國帶來一點安慰。而從政治角度出發,與歐盟較為疏離的英國,也可能因阿什頓出任此一要職不得不更貼近歐盟,更積極參與歐洲地區事務。

「歐盟主席」的誕生無疑有助加快歐洲一體化進程,如加速資源整合和政策協調步伐等,但有專家指出,由於歐盟成員尚未把主權交給超國家機構,並保留外交政策上的一票否決權,「歐盟主席」與「歐盟外長」的獨立決策權非常有限。事實上,歐盟取范龍佩捨貝理雅的舉動,某程度上反映歐盟並不希望讓「歐盟主席」享有過大權力。有評論認為,《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新舊機制之間的摩擦,以及各國領袖的自我中心和成員間的政策差異,意味着「歐盟主席」短期內難以獨當一面。歐盟整合過程面對的障礙,未有因為「歐盟主席」和「歐盟外長」的誕生在一夜間消失,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提出的「討論歐洲問題該致電誰?」疑問,似乎仍未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