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千億治污打水漂 百姓無奈喝污水

國家審計署日前發布審計結果,歷時六年,當局投入資金九百一十億元,中國「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遼河和太湖、巢湖、滇池整體水質依然較差。而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環境狀況調查報告:珠三角九個城市的受訪者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不以自來水為飲用水源。

千億治污打水漂,老百姓對此憤憤不平。有網民稱,投入近千億元,足以把污水製成五糧液了,為何「三河三湖」整體水質依然較差?粉絲、火腿、牛奶有問題,現在連起碼的生命之水也不敢喝了,今後中國人到底還能吃甚麼、喝甚麼?

國家治污之所以屢戰屢敗,原因很多。一方面很多治污費用被挪用,國家審計署的調查披露,近千億元治污資金變成「唐僧肉」,五億多元防治資金被挪用、虛報多領;三十六億多元的污水處理費及排污費被挪用和截留。

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廣場、鋪草坪、築園林,乃至修高爾夫球場,甚至將河道兩邊都砌成水泥牆。這類「環保投入」更像一個個「形象工程」,有些不僅不能達到治污目標,反而造成對環境的破壞。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的樓建得很大很氣派,浪費的錢甚至可以再建一個污水處理廠。在如此吏治環境下,即使投入一萬億元資金,也無法實現青山綠水。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邊治理邊污染,仍然追求發展速度,罔顧生態安全。近年來,不少地方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打着促進經濟發展的大旗,大幹快上,無序擴張,產能嚴重過剩,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政績為上 犧牲環境

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GDP高於一切,為了經濟指標和眼前利益,為了政績形象,默認甚至支持鼓勵此類項目的出台。

全國兩萬一千多家石化企業中,位於長江、黃河沿岸的達一萬三千多家。大量污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傾注到大江小河。目前中國工業污水排放量每年達到三百多億噸,尤其是七大水系所承載的工業污水排放與日俱增。

調查顯示,中國西部地區人均GDP每增加百分之一,污水排放量增加百分之零點五八,經濟發展與水環境質量的惡化相生相伴。西部地區尚且如此,作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珠三角,水污染就更加嚴重,難怪珠三角九個城市四分之一的人不敢喝自來水。

中國水污染已成為公共危機,也是考驗執政當局的難題,很多地方因為水污染而出現癌症村。水利部披露:目前全國有三億二千萬人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其中約六千三百多萬人飲用高氟水,兩百萬人飲用高砷水,情況觸目驚心。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因水污染問題上街示威,走上對抗之路。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時代的這種浪漫情懷,如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記憶和慨嘆,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