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東南亞和中國應淡化衝突

胡錦濤日前在新加坡會見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這是自李光耀早前發表講話認為美國應加入東亞共同體以平衡中國影響之後,胡錦濤與李光耀之間的第一次會面。從雙方會面的情況來看,李光耀之前的講話似乎沒有在兩人之間引起任何芥蒂。

李光耀早前表示,希望美國能加入東亞共同體,以平衡中國日漸上升的影響力。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中國部分評論和網民的反彈,被認為是新加坡試圖利用美國來遏制中國的影響力,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不過,中國官方倒是保持了相當的克制和理性,對此似乎並不十分介意,而是顯示了一種足夠的寬容和理解。

美中之間 處境無奈

實際上,李光耀上述言論道出了東南亞地區的一個結構性問題,那就是美國因素的存在。長久以來,美國因素在東南亞地區的存在是一個客觀現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為了遏制當時的紅色中國,就曾試圖在東南亞組建半月形包圍圈。近十多年來,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東南亞作為地區小國的聯合體,卻始終介於美中兩個大國之間。

站在東南亞的立場看,這是一個無奈的現實,而且也是一個必須接受的現實。同時,任何一個東南亞國家在目前的地區格局下,都不可能完全脫離美國傾向中國,正如美國不可能希望和要求東南亞國家完全脫離中國傾向美國。在美中之間保持游刃有餘的平衡,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是最舒服和最安全的選擇。

既然這樣,站在中國的角度,就完全沒有必要對李光耀或其他東南亞政治人物的一些言論過分敏感。相反,中國若能保持足夠的高度和胸懷,則反倒容易消除東南亞國家的疑慮,從而更多地拉近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心理距離。

如何自處 值得深思

李光耀與胡錦濤會面時表示,新加坡歡迎中國經濟取得更大發展,樂見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胡錦濤則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雙方應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保持兩國領導人密切交往,坦誠交換意見,推動兩國關係沿着正確方向不斷向前發展;二是充分發揮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作用,加強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培養新的合作增長點;三是密切兩國人員交流、文化交流、知識交流,加強學習和借鑑,促進各自經濟社會發展。

未來在中國民間應有一些更為長遠和深層的思考: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的國民如何更具大國國民的風範?這其中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足夠的胸懷,不為一些小事而耿耿於懷;二是足夠的高度,亦即超越一些情緒和策略層面的細節。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