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保障住房杳無影 執政為民成空談

保障性住房被內地當局視為緩貧濟困的民生工程,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有長篇論述,官方喉舌也大事宣揚,但如今臨近年尾,全國保障性住房計劃完成率不到二成四。一邊是望而生畏的高樓價,一邊是遲遲盼不來的保障住房,內地老百姓飽受雙面煎熬。

據內地傳媒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央預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資項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緩慢,總共一千六百多億元的預算,截至八月底僅完成投資額三百九十五億元,完成率不到二成四。主要原因,據說是地方政府配套資金不到位和徵地拆遷等前期工作準備不足。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報告雖然點出了問題,但卻沒有說準原因。建設保障性住房只需要地方政府出讓土地,建設資金由房地產開發商承擔,開發商從購買者那裏收回成本、獲得適度利潤,整個過程不需要地方政府投入資金。所以,地方政府財力不足,顯然不是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保障性住房進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受地產商的挾制,消極怠工,集體抑制這項民生工程。

建設保障性住房,基層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開發商和地方政府都是受損者。地方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首先要零價格出讓土地,而這會減少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這顯然是部分地方政府心不甘情不願的。

利益綑綁 陽奉陰違

在部分地方政府看來,如果用於保障性住房的土地能被用來建設商品房,便可以獲得不菲的土地出讓金,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保障性住房建設得愈多即意味着土地收益減少得愈多,反之,則意味着土地收益增加得愈多。這樣一來,部分地方政府自然就失去了建設保障性住房的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保障性住房進展緩慢,很大程度上是緣於部分地方政府不願意在土地出讓上讓利於民。

另外,如果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必定會大幅增加市場房屋供應量,這就會對市場的樓價起到平抑的作用,從而降低市場整體樓價,這就嚴重損害了開發商的整體利益。事實上,在中央政府推出保障性住房政策時,開發商一直出言反對,其御用學者們更是眾口一詞。

目前,地方政府無論是財政收入,還是官員的仕途進退,都與開發商綑綁在一起。很多開發商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地下組織部長,他們想讓誰升就讓誰升,為所欲為。所以,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在抵制保障性住房方面,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雙方狼狽為奸。

當然,為了表面上尊重中央的權威,也為了給老百姓一些交代,地方政府也會建一些保障性住房,只不過無論規模還是進度,都無法達到老百姓的需求。通過保障性住房這面鏡子,可以清晰地折射出,當局所謂執政為民的口號,實際上是愚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