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洋垃圾荼毒天下 政府執行力幾何

內地洋垃圾屢禁不絕,廣東陸豐碣石便以非法走私倒賣洋垃圾服裝而聞名。當地有一萬個家庭以此維生,他們將這些洋垃圾服裝賣給內地的千家萬戶,同時也將病菌帶到了神州大地。

據內地媒體揭露,在陸豐,洋垃圾服裝「衣比紙賤」,多得觸目驚心。但不管甚麼檔次、甚麼價位的衣服,在周轉翻新流程中卻從不進行消毒。而這些洋垃圾服裝很多是從醫院患者身上剝下來,有的衣服甚至是從死者身上剝下來,衞生狀況可想而知。這些帶菌的服裝一旦銷往全國各地,勢必造成極大的醫療衞生隱患。

像陸豐碣石一樣,以洋垃圾牟利致富現象並不鮮見。在廣東沿海一帶,大量村鎮多年來發家致富的手段完全是依靠回收拆卸電子洋垃圾。工人們就從垃圾裏挑揀出廢塑料,熔化後再次利用,當中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每年全球約產生二千萬至五千萬噸電子垃圾,其中大部分傾銷到中國,不誇張地說,中國已成為歐美國家的垃圾傾倒場。

陸豐碣石一帶的洋垃圾服裝市場存在已有十多年,全國聞名,在當地更是家喻戶曉。但為何當局卻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呢?海關、商檢等責任部門又沉默不語,查處不力,種種疑團,發人深省。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近年來,中央三令五申,嚴令禁止進口洋垃圾,但陸豐當局陽奉陰違,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之所以如此,就是洋垃圾服裝已成當地支柱型產業,是當地解決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所以對日益蔓延的洋垃圾服裝睜一眼閉一眼,甚至大開方便之門。

洋垃圾服裝堂而皇之進入國門,再由販賣者四處推銷,旁若無人,折射出常態化的監管缺失,也說明政府執行力的薄弱。香港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閻小駿日前撰寫的《關鍵在於加強和提高政府的執行能力》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執行能力薄弱,成為困擾中國政府管治能力的瓶頸。

中國很多問題,不是沒有好的法規,也不是沒有好的政策,而是執行不到位、執行打折扣,甚至根本得不到執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也是政令難出中南海、民意難過長安街的原因所在。就以洋垃圾處理為例,如果地方政府真要按照中央政令,雷厲風行,又何至於今日蔓延成災?

要提高政府的執行能力,除了上級督促之外,關鍵在於輿論的監督與民意的壓力。實際上,今次若不是媒體踢爆陸豐洋垃圾服裝荼毒天下的情況,以致高層盛怒,很難想像陸豐當局會主動進行掃蕩。而且當局必須對失職官員進行嚴厲問責,否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保護傘不除,風頭一過,洋垃圾勢必捲土重來,而且更加猛烈,這在中國已成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