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東歐變天二十年

二十年前的夏天,一批又一批原本前往東歐旅遊的東德人,知道鄰近的匈牙利開放邊界,甘作難民滯留匈牙利,然後爭取機會逃亡往西方,揭開一九八九年東歐巨變的序幕。一九八九年的確是歐洲現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匈牙利開放邊界、波蘭舉行公開選舉、捷克爆發「天鵝絨革命」、柏林圍牆倒塌,而那一年是在羅馬尼亞爆發血腥革命、獨裁者壽西斯古被處決的震撼消息中迎來了聖誕節的。此後兩年,蘇聯解體,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的共產政權亦走進歷史,影響世界達半世紀的冷戰時代終於畫上句號。

計劃經濟徹底失敗

促成東歐巨變的因素很多,從政治角度來看,大多數東歐共黨政權都是二戰末期蘇軍席捲歐洲,乘機在中、東歐各國安插共黨分子,並利用蘇聯佔領軍的影響力,干涉他國內政而建立的。可見這些共黨政權都不是經過真正革命過程而成立,缺乏認受性,其存在基本上依賴蘇聯的支持。在漫長的冷戰歲月,包括東德、匈牙利和捷克都發生過大規模反蘇運動,最終因為蘇軍和華沙集團的軍事干預而被鎮壓下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戈爾巴喬夫主政,不願跟西方鬥下去,也不想繼續無條件支持東歐共黨政權,導致各共黨政權在形勢改變、引發空前群眾運動的壓力下紛紛倒台。

一九八九年東歐變天除了從政治角度理解外,經濟因素實在極為重要。東歐共黨政權的垮台,可以被理解為蘇聯式計劃經濟徹底失敗的必然結果。計劃經濟完全打破市場機制,一國之經濟受到政府的支配,國家通過行政手段決定生產甚麼、生產多少,也沒有依照供求關係決定物價。東歐的經濟計劃側重生產資料的製造,漠視消費品供應,在社會上構成幾乎永久性的短缺狀況,人民生活水平偏低。但生活水平低落本身並不直接造成經濟崩潰,因為在計劃經濟制度建立初期,由於國家大量投入人力、資源等生產因素,蘇聯和東歐國家曾經歷過一段高速增長時期,人民生活水平亦有所提高。筆者不盡同意計劃經濟引致平均主義,人們因而缺乏生產動力,所以競爭力不足。計劃經濟的死穴是未能跟世界經濟接軌,國家缺乏貿易、資金和技術,不能不斷提高生產力,結果逐漸被資本主義世界拋離。

改革開放政策正確

到了八十年代末,整個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全球貿易額佔有率只相當於同期的台灣,密封的東歐集團經濟停滯不前。經濟底子比較厚的東德和捷克,五、六十年代在生產技術和生活水平上仍較接近西方,但它們因為不能及時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紛紛轉向電子和資訊產業為主導時提高生產力,滯留在機械工業時代,自然不進則退。可見中國和越南等國及早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是正確的。

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