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北韓核試只是病徵而已

北韓日前再度進行核子試爆,全球嘩然,甚至在北韓上月發射火箭後相對地冷靜面對局勢的中國,亦指摘平壤的行為。北韓面對各國的強烈反應,依然故我,繼而進行導彈試射,不斷刺激着大國的神經。

有論者認為,北韓的行為實在太不負責任,作為跟平壤關係最密切的中國,應該重新審視其一貫政策,不應再以北韓擁有一些對中國有利的戰略價值為理由,繼續維護平壤的鹵莽行為。也許中國應該跟美國一道,強硬應對北韓並迫使其棄核。

也有論者指出,北韓不理會國際社會的反應,主要因為它最關心的不是核試可能引發東北亞地區局勢變化,而是其政權延續問題。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健康欠佳,急於安排接班人,他目前最依賴的莫過於朝鮮人民軍的支持,北韓表現的強硬態度,不外乎是近年來所謂先軍政治之反映。金正日可能希望北韓盡快成為核武裝國家,留給其繼承人有用的遺產。

筆者比較認同後者的看法,在全球金融海嘯的陰影下,北韓沒有進一步實施對外開放和經濟改革的興趣,加上金正日的繼承問題尚未明朗,該國將傾向保守,不會太注重別國的想法。

安全環境 不利平壤

筆者在三年前北韓進行首次核試後於本欄撰寫《核子試爆何須緊張》一文,指出北韓之所以研製核武,因為核武是該國應對不良安全環境的最有效措施。當時北韓面對美國布殊政府的巨大壓力,而美國的態度不只強硬,甚至有推翻朝鮮勞動黨的想法,北韓在被列為三大「邪惡軸心」國之一的壓力下,必須利用核武作為跟強大的美國討價還價的利器。換句話說,如果東北亞的安全環境不向北韓感到有利的方向走,平壤一定不會放棄核武,而且不時會利用核試和導彈試射挑戰美日韓等國;北韓核問題歸根究柢是不良安全環境下產生的病徵。

如果我們從平壤的角度審視過去二十年的東北亞安全環境,東北亞地區形勢始終對北韓十分不利。九十年代中,北韓與美國克林頓政府達成「框架協定」,美國答應協助北韓興建輕水式反應堆,從而解決該國電力供應問題,但美國一直拖拖拉拉,反應堆計劃至今未能落實。大概當時克林頓政府指望採取拖延態度,期待面臨外憂內患的朝鮮勞動黨政權自動崩潰,不必再為北韓憂心。到了布殊時期,美國採取敵對態度,對金大中和盧武鉉兩屆南韓政府的和解政策大潑冷水,北韓惟有硬碰硬,一方面試爆核裝置,另一方面在六方會談上跟美國博弈,最後贏得布殊政府的一些讓步。

美國南韓 態度仇朝

問題是,奧巴馬政府是否跟前兩屆政府十分不同呢?事實證明,奧巴馬的態度跟以往的沒有兩樣。北韓上月煞有介事地宣稱發射和平用途的通訊衞星,美日韓卻堅稱北韓試射導彈,並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大做文章,指摘北韓,說明奧巴馬政府照樣敵視北韓。加上自從南韓總統李明博上台,兩韓關係因為李氏的仇朝態度而不斷惡化,「陽光政策」已經日落西山,今日東北亞的安全形勢比三年前盧武鉉在任時更糟糕,金正日不跟美日韓再硬碰一次才怪哩。

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