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中國須與G2保持距離

英國外相文禮彬日前將中國稱為二十一世紀「不可或缺的力量」。文禮彬在接受訪問時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間,中國將與美國一道,成為兩支「權威力量(Powers that count)」;而歐洲能否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支力量,要看歐洲是否能發出統一的聲音。

有西方輿論認為,這是迄今為止英國高級政府大臣中,恐怕也是任何一位西方領導人中,對中國崛起進入全球領跑陣容最直接的認可。這使人聯想到今年四月倫敦G20金融峰會後,國際輿論對於G2亦即中美共管國際秩序的評論。

客觀現實抑或陷阱

據報道,文禮彬稱,中國崛起的一個重要時刻發生在上月的倫敦G20峰會;在與會的世界重要經濟體中,惟有中國仍在強勁增長,中國還有強大的財政儲備作為後盾。文禮彬說:「G20作為一個國際論壇,對中國來說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上的『成人禮』……環顧二十國領袖,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講話,所有人傾聽。」他還說:「中國之所以不可或缺,一方面是由於它巨大,另一方面是由於它期望承擔責任……沒有中國,G20不可能獲得成功,這一點非常重要。」

文禮彬的論述有歷史回顧,有對現實政治的客觀分析,邏輯清晰,因此很難說其論點沒有道理,更不能認為這是西方國家的所謂「戰略陷阱」。確實,近年隨着中國國力的迅速崛起,正如文禮彬所說:「沒有中國,你不可能解決世界經濟問題;沒有中國,你不可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沒有中國,你不可能解決世界貿易問題……」

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倫敦G20峰會之後,G2的概念開始在國際輿論上蔓延開來。如前所述,這一概念建基於中國實力的崛起及其對國際秩序的衝擊,但中國自身到底如何看待這一概念及其可能擁有的正面和負面意義,卻值得中國冷靜深思。

人類生活的常識告訴人們,三足鼎立無疑要較雙腳平衡穩健得多,三角架的原理就是如此。在國際秩序中,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兩極世界的格局不但充滿風險,而且對於充當兩極的國家而言,同樣充滿風險,因為這兩個國家必定互被對方認為是戰略競爭對手;至於這兩個國家,若一方是已經崛起的大國,另一方是正在崛起的大國,則其態勢尤其複雜。

美中歐鼎立更穩健

在現有的國際格局中,由於歐洲的相對遲緩,中美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相對凸顯,因而有關G2的說法開始在全球蔓延。雖然以中國的雄心和發展速度,其未來態勢很可能是與美國分庭抗禮,但就現階段而言,中國仍須警惕有意或無意間的這一趨勢。須知道,中國崛起充其量只有十年左右的時間,若現階段就使G2趨勢凸顯,那麼中國可能在未來處於不利的戰略環境之中。

相反,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歐洲仍應是中美雙方各自爭取的夥伴。只有美中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才能最大程度地使中國處於相對溫和的戰略環境之中,延緩乃至消弭中美的潛在戰略衝突。

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對於各種動機的G2說法須保持一定距離,同時在對歐政策上,也應有更多戰略上的思考。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