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號稱安全城市,實際上徒有虛名。以食安問題為例,黑心食品無奇不有,氾濫成災,教人防不勝防,根源在於法例過時,根本追不上形勢的發展。正如「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批評港府監管不力,食物安全已經全面失守。

這些年來,本港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三聚氰胺奶粉、蘇丹紅禽蛋、塑化劑食品、過期肉等等輪番為禍,不知還有甚麼食品是安全的,以致有人調侃,消費者在餐桌上完成了化學掃盲。甫踏入二○一六年,食物安全繼續警鐘頻響,本報連日揭發包括毒瑤柱、毒海味、化學豉油、化學蠔油、工業鹽、工業醋以至毒茶葉等問題,令人觸目驚心。以毒茶葉為例,有內地不法商人為改善茶葉賣相,抬高售價,不惜使用孔雀石綠為已變黃或滯銷的綠茶增色,消費者健康受損而不自知,而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眾所周知,本港食品主要依賴進口,內地與台灣每次出事,香港都無法幸免。在這種情況下,港府對重金屬等問題食品放任自流,無異於拿市民的健康開玩笑。正如上述民調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批評港府非急市民所急,根本沒有吸取教訓,加強監管。

除了港府監管不力,有關法例沒有與時並進,也是食安問題頻生的重要原因,有關法例沿用超過三十年,比國際標準寬鬆數十倍,令人難以置信。即使鉛水風波後要求收緊法例的呼聲此起彼落,當局仍然置若罔聞,簡直草菅人命。

舉例說,美國早將產生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氫化油脂」剔出安全名單,目標是三年內全面禁用。反觀本港,沒有專門法例監管也就罷了,甚至容許每一百克含有不超過零點三克反式脂肪的固體食品,在標籤上稱為「零反式脂肪」,分明是誤導消費者。又如基因改造食品,儘管愈來愈多科學實驗證明,長期食用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而歐盟、澳紐等國家早就強制食品標明基因改造比例,唯獨港府至今維持自願標籤制度,形同虛設,致使大量基因改造食品魚目混珠,亂象叢生。香港自詡國際城市,港府言必稱國際標準,但在食物安全標準方面,香港何止落後國際標準,甚至連不少第三世界地區都不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食品出口大國,意大利在上世紀一度是偽劣食品重災區,當地政府特別成立食安警察,聘請具化學、微生物學以及營養學等專業知識的調查人員,對食品的生產、販賣等環節進行一條龍監管,結果食品造假事件幾乎絕迹,幾年前甚至成功阻止劣質橄欖油流入台灣與日本等地。別人做得到,港府卻做不到,這不就是無能的證明嗎?港府為甚麼不採取「拿來主義」呢?

食品安全關乎健康與生命,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正如受訪者指出,本港食安條例無法保障市民健康,必須檢討及修訂。官僚們聽到沒有?連食品安全都管不好,民意支持率每況愈下何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