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發新沙士的南韓,多日來未有發現新個案,預示疫潮告一段落,同時意味各國將陸續撤銷向南韓發出旅遊警示。一眾商人已急不及待推出一系列宣傳攻勢及大量優惠,吸引遊客往南韓消費。撤銷旅遊警示下,會否為南韓帶來轉機?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甚麼情況下,港府會撤銷旅遊警示?
A:本港保安局會基於當地三大因素,包括有否涉及人身安全、危機是否持續性,及是否有發生針對旅客事件,而決定會否發出旅遊警示。以南韓事件為例,如當地官方確認疫情結束,再沒有新個案出現,及最後一個患者痊愈,危機消失就可以撤銷旅遊警示。
Q:撤銷旅遊警示,是否可以挽回港人到南韓旅遊的信心?
A:只可挽回部分信心,這是由於疫症事件暴露出南韓政府控制疫情不力,通報反應慢,醫療系統未能承受大量疫症患者,當地市民公共衞生意識低,種種問題,令經歷過沙士,防疫意識高的香港人對當地起戒心,會持續觀察一段時間,才會再到當地旅遊。
延伸思考
1.南韓政府有何方法振興當地旅遊業?
A:南韓的文化產業、韓劇文化及拍攝場地等景點具吸引力,只要南韓政府有所改善,顯示出有能力控制疫症,以及市民?生意識有提高,就可再次吸引旅客到訪。
2.南韓疫症平息後,會否仍對當地帶來影響?
A:由於南韓的電子業,以及其他的輕工業及重工業均強大,國家經濟不是完全依賴旅遊業,因此疫症對當地打擊有限。
3.旅遊警示會否被當作政治外交手段之一?
A:會,過去港府就菲律賓人質事件上,因菲律賓政府不肯道歉,長時間向菲發出黑色旅遊警示,藉此施壓,但效果有限。相反,台灣就漁民被殺事件上,除了發出旅遊警示,更中斷外貿,限制菲人出入台灣,迫使菲律賓向台灣道歉。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 |
![]() |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