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報訊】思覺失調是常見的精神病,但大眾仍對該病症存在誤解,誤以為等同人格分裂或多重性格,受到標籤歧視。有專責思覺失調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公立醫院現時只有八名專科醫生,每年卻要面對四千個病人,人手嚴重短缺,令患者未能及時得到合適治療。

    踏入康復期的患者Jef訴說,病情延誤近三年才獲得治療。

    延誤三年始獲治療

    「延誤咗三年先獲得治療,最嚴重嘅時間,收埋自己喺間房度成三星期。」現為時裝設計師的八十後思覺失調康復者林兆峯(Jef),憶述○五年開始發病,但一直未能尋求協助,他又指入院後環境惡劣,住院期間更曾被醫護人員恐嚇,「佢哋當我哋唔係人,好似命令囚犯咁呼呼喝喝。」最終他依靠個人意志康復過來。

    「依家全港(公立醫院)得八個醫生,但每年要處理四千個病人,人手嚴重唔夠!」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坦言,公營醫療體系內,專治思覺失調的醫生十四年來沒有增加,但病患卻由每年約一千四百人躍升至四千人,醫生對病人比例達一比五百。

    陳又稱,除了接聽評估熱線,個案經理還要兼顧其他工作,而評估熱線未能及時轉介患者,可能影響病情。現時本港可接觸到的患者約有十萬人,惟估計有逾二十萬潛在患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